你用的保養品 安全嗎?! - 保養
By Candice
at 2013-07-16T17:01
at 2013-07-16T17:01
Table of Contents
新聞來源:Pubu焦點話題 http://i.pubu.tw/15lAVQL
國際知名化妝品品牌佳麗寶爆出問題產品,令消費者一陣譁然。但其實,佳麗寶事件只是
台灣每年千億元市場的冰山一角,由於相關單位管控鬆散、消費者認知不足,再加上廠商
唯利是圖,台灣的化妝品危機指數事實上並不小於食品,其中的黑洞,值得國人關心。
日本知名化妝品品牌佳麗寶(Kanebo)上周爆出美妝市場史上最大規模的回收事件,起因
即為佳麗寶集團獨家研發的「白樺精萃」(Rhododendrol,杜鵑花醇,簡稱4-HPB)成分
,疑似造成日本三十九名使用者皮膚產生白斑症狀。
雖然該成分尚未被證實會造成白斑,且在二○○八年上市後累計出貨的四三六萬個產品中
,僅有三十九人通報問題,比率相對偏低,故有部分皮膚科醫師傾向於是個人體質過敏所
引起,但不管結論為何,佳麗寶事件凸顯出化妝品成分的安全性有多麼被大眾所疏忽。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品齊指出,佳麗寶事件確實特殊,因「杜鵑花醇」已通過日本
厚生省與台灣衛生署核准上市,但卻有消費者在使用後產生暫時性的明顯白斑。
臨床上來說,白斑意味著黑色素細胞死亡,必須藉由擦藥、吃藥或光療等醫療處理才能回
復,若該成分引致真正的白斑症狀,那事情就真的嚴重了。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更嚴正指出,化妝品的生產、製造過程相對於藥品、食品
寬鬆許多,國內主管機關極少主動去查驗安全性,消費者更不會進一步去查證每種成分,
讓廠商輕輕鬆鬆就能賺到大筆的錢,事後出問題只要下架就好。
但是,在化妝品成分安全性認證不足問題根本沒有被解決的情況下,消費者要如何用得安
心?
黑洞一 新品層出不窮,管理法規寬鬆
對於化妝品管理寬鬆的指控,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醫妝組表示,化妝品多使用在皮膚表
皮,採取風險管理方式,不會對廠商要求太多安全評估項目,若今日查驗化妝品標準比照
藥品,那市面上可用的化妝品就會和藥品一樣少。
但就現實情況而言,因美妝市場競爭愈趨激烈,以美白產品來說,傳統的維他命C、熊果
素、麴酸等美白成分已難以滿足求新求變的消費者,廠商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也不得不四
面八方探索新成分,基本上也難以進行完整的長期安全性測試再上市。
邱品齊指出,化妝品本來就是化學成分的混合物,短期副作用雖不如藥品大,但長期副作
用就有待確認。且新興技術與成分層出不窮,其長期風險其實並沒有嚴謹的機制加以把關
,目前多僅局限於短期的安全性測試,通過便能開發成產品上市。
更危險的是,這些新興技術與新興成分多半未經長期追蹤,消費者就好似化妝品廠商的白
老鼠,一直要等到出問題了,才會被注意到。
不僅此次引爆白斑疑慮的杜鵑花醇屬於近幾年才研發上市的新品,邱品齊點出幾項需要留
意長期安全性的美白成分,都是近一、兩年為時尚美妝雜誌大力捧紅的熱門項目,如同屬
於間苯二酚衍生物的苯乙基間苯二酚(Phenylethyl Resorcinol)、4-n-丁基間苯二酚(
4-n-Butylresorcinol),因被發現具有強力的潛在美白功效,已開始被部分跨國集團應
用於美白產品中。
另外,還有宣稱可抑制黑色素生成的胜肽以及核糖核酸干擾 (RNA interference, RNAi
)技術等,因涉及細胞生理或基因機轉的調控,甚至是藥物的作用機轉,逾越了化妝品的
範疇,「簡直可說是兩面刃。」
黑洞二 產品效果愈強,成分風險愈高
市面上,常可見到許多保養品以速效、強效作為號召,尤其是美白產品,因消費者迫不及
待要在臉上看見成效,需費時一至兩個月才能見到成效的傳統美白原料,便逐漸為廠商與
消費者所摒棄。
但前述的間苯二酚衍生物,即因美白速度快,而崛起成為市場新寵兒,但其長期安全性與
對皮膚的刺激性,其實仍無人可作擔保。
另一方面,許多皮膚科醫師皆同意,產品效果愈神奇,愈可能含有違法添加物,消費者最
好選擇衛生署核准的成分,勿貿然聽信廣告或是行銷宣傳美言。
吳家誠便強調,化妝品、保養品中若含有愈強力的成分,風險就愈高。
以美白產品為例,因其主要是藉由氧化作用或強力酸鹼作用,破壞皮膚表層達到美白效果
,美其名為換膚,而健康的皮膚每二十八天便會完成一次更新週期。他指出,人一生當中
約可更新一千次肌膚,時下愛美女性藉外力不斷強制細胞更新,到老的時候皮膚便有可能
急速老化。
甚至許多化學成分還牽扯到強力氧化與滲透性,吳家誠說:「不排除有致癌的可能。」簡
單來說,只要在科學上的安全性認證不足,在專家眼裡,這些新成分、新技術的風險便愈
高。
吳家誠建議,相較於檢舉通報等被動手段,如杜鵑花醇這一類安全性沒被完全掌握的化學
成分,衛生署根本不應該容許其使用在上市產品,他說:「連推行GMP已久的食品也無
法真正掌控添加物成分,化妝品更應該要比照食品安全規格加強檢驗。」
市面上化妝品種類繁多,銷售管道也相當多元,根據台北市化妝品商業同業公會統計,全
台登記設廠的化妝品製造廠商便有六七五家之多,若再加上貿易商、平行輸入進口商等,
國內相關業者至少超過上千家。
而根據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產業資訊處統計,二○一一年我國的化妝品進出口產值
約達九四九億元。
黑洞三 通報系統虛設,不利產品追蹤
然而令人擔心的是,這近千億元產值的產業中,卻充斥著廣告不實的情事。去年衛生局的
罰款總餘額為一億五四四五萬元,其中占比最大的便是來自於違反《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
》的裁罰,共五三五二萬元,高達三○%。
再試想,每年周年慶檔期百貨業者拚業績,人氣紅不讓的指標性商品便屬一樓的化妝品專
櫃,單日動輒便是五千組以上的特惠組秒殺;而在網購平台、水貨店流通的化妝品更是不
計其數。
但真遇上產品出現問題時,多半的民眾僅是採取換個品牌、換樣產品的作法,從未想過去
檢舉不良的化妝品,讓許多有副作用的成分未被記錄、追蹤,形成美妝行業抬面下龐大的
黑洞。
事實上,除了打電話給衛生所,或是直接帶著產品前往檢測外,衛生署建立了一套線上化
妝品不良品通報系統,該系統的成立並非為了取代現有衛生單位行政流程或是消費者保護
機制,主要是期望能藉由使用者通報,促使廠商提升產品品質,也為研究單位建立統計數
據樣本。
衛生署表示,化妝品不良品通報系統自二○○九年啟動,運作已邁入第五個年頭,尚處在
「大力推廣」階段,知道有此通報系統的民眾仍相當有限,建議消費者除了直接向業者反
映外,也能向衛生署檢舉,有利後續追蹤。
為自己把關 消費者要詳閱產品標示
邱品齊提醒民眾,有些成分並非不能用,但因國內外法規不同,部分在國外被列為化妝品
的產品,在國內卻屬於藥品,若代理商家未申請藥證就賣給消費者,極有可能因此造成皮
膚傷害。
舉例來說,對苯二酚(Hydroquinone)因西方人使用較不會造成色素沉澱,因此管制寬鬆
,可用於化妝品,但在台灣便列為藥品管理,係因東方人黑色素細胞旺盛,須由醫師開藥
,使用三個月後還須停藥評估。
另一種情況則是國內外對成分的濃度規範不同,若廠商未注意或故意忽略,就會違反法律
規範,建議主管機關將管理法規補齊,或是參照國際標準,與國際接軌。
佳麗寶事件雖是單一事件,但卻反映出國內外主管機關對於化妝品新成分的監督漏洞。愛
美是人的天性,但卻很少有人會注意產品成分的長期安全性,廠商的良心無法強求,消費
者只能更加詳閱產品標示,為自己的肌膚把關。
雖然有的東西頗為老生常談,但是擦在自己身上的東西還是多注意些吧> <
--
國際知名化妝品品牌佳麗寶爆出問題產品,令消費者一陣譁然。但其實,佳麗寶事件只是
台灣每年千億元市場的冰山一角,由於相關單位管控鬆散、消費者認知不足,再加上廠商
唯利是圖,台灣的化妝品危機指數事實上並不小於食品,其中的黑洞,值得國人關心。
日本知名化妝品品牌佳麗寶(Kanebo)上周爆出美妝市場史上最大規模的回收事件,起因
即為佳麗寶集團獨家研發的「白樺精萃」(Rhododendrol,杜鵑花醇,簡稱4-HPB)成分
,疑似造成日本三十九名使用者皮膚產生白斑症狀。
雖然該成分尚未被證實會造成白斑,且在二○○八年上市後累計出貨的四三六萬個產品中
,僅有三十九人通報問題,比率相對偏低,故有部分皮膚科醫師傾向於是個人體質過敏所
引起,但不管結論為何,佳麗寶事件凸顯出化妝品成分的安全性有多麼被大眾所疏忽。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品齊指出,佳麗寶事件確實特殊,因「杜鵑花醇」已通過日本
厚生省與台灣衛生署核准上市,但卻有消費者在使用後產生暫時性的明顯白斑。
臨床上來說,白斑意味著黑色素細胞死亡,必須藉由擦藥、吃藥或光療等醫療處理才能回
復,若該成分引致真正的白斑症狀,那事情就真的嚴重了。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更嚴正指出,化妝品的生產、製造過程相對於藥品、食品
寬鬆許多,國內主管機關極少主動去查驗安全性,消費者更不會進一步去查證每種成分,
讓廠商輕輕鬆鬆就能賺到大筆的錢,事後出問題只要下架就好。
但是,在化妝品成分安全性認證不足問題根本沒有被解決的情況下,消費者要如何用得安
心?
黑洞一 新品層出不窮,管理法規寬鬆
對於化妝品管理寬鬆的指控,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醫妝組表示,化妝品多使用在皮膚表
皮,採取風險管理方式,不會對廠商要求太多安全評估項目,若今日查驗化妝品標準比照
藥品,那市面上可用的化妝品就會和藥品一樣少。
但就現實情況而言,因美妝市場競爭愈趨激烈,以美白產品來說,傳統的維他命C、熊果
素、麴酸等美白成分已難以滿足求新求變的消費者,廠商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也不得不四
面八方探索新成分,基本上也難以進行完整的長期安全性測試再上市。
邱品齊指出,化妝品本來就是化學成分的混合物,短期副作用雖不如藥品大,但長期副作
用就有待確認。且新興技術與成分層出不窮,其長期風險其實並沒有嚴謹的機制加以把關
,目前多僅局限於短期的安全性測試,通過便能開發成產品上市。
更危險的是,這些新興技術與新興成分多半未經長期追蹤,消費者就好似化妝品廠商的白
老鼠,一直要等到出問題了,才會被注意到。
不僅此次引爆白斑疑慮的杜鵑花醇屬於近幾年才研發上市的新品,邱品齊點出幾項需要留
意長期安全性的美白成分,都是近一、兩年為時尚美妝雜誌大力捧紅的熱門項目,如同屬
於間苯二酚衍生物的苯乙基間苯二酚(Phenylethyl Resorcinol)、4-n-丁基間苯二酚(
4-n-Butylresorcinol),因被發現具有強力的潛在美白功效,已開始被部分跨國集團應
用於美白產品中。
另外,還有宣稱可抑制黑色素生成的胜肽以及核糖核酸干擾 (RNA interference, RNAi
)技術等,因涉及細胞生理或基因機轉的調控,甚至是藥物的作用機轉,逾越了化妝品的
範疇,「簡直可說是兩面刃。」
黑洞二 產品效果愈強,成分風險愈高
市面上,常可見到許多保養品以速效、強效作為號召,尤其是美白產品,因消費者迫不及
待要在臉上看見成效,需費時一至兩個月才能見到成效的傳統美白原料,便逐漸為廠商與
消費者所摒棄。
但前述的間苯二酚衍生物,即因美白速度快,而崛起成為市場新寵兒,但其長期安全性與
對皮膚的刺激性,其實仍無人可作擔保。
另一方面,許多皮膚科醫師皆同意,產品效果愈神奇,愈可能含有違法添加物,消費者最
好選擇衛生署核准的成分,勿貿然聽信廣告或是行銷宣傳美言。
吳家誠便強調,化妝品、保養品中若含有愈強力的成分,風險就愈高。
以美白產品為例,因其主要是藉由氧化作用或強力酸鹼作用,破壞皮膚表層達到美白效果
,美其名為換膚,而健康的皮膚每二十八天便會完成一次更新週期。他指出,人一生當中
約可更新一千次肌膚,時下愛美女性藉外力不斷強制細胞更新,到老的時候皮膚便有可能
急速老化。
甚至許多化學成分還牽扯到強力氧化與滲透性,吳家誠說:「不排除有致癌的可能。」簡
單來說,只要在科學上的安全性認證不足,在專家眼裡,這些新成分、新技術的風險便愈
高。
吳家誠建議,相較於檢舉通報等被動手段,如杜鵑花醇這一類安全性沒被完全掌握的化學
成分,衛生署根本不應該容許其使用在上市產品,他說:「連推行GMP已久的食品也無
法真正掌控添加物成分,化妝品更應該要比照食品安全規格加強檢驗。」
市面上化妝品種類繁多,銷售管道也相當多元,根據台北市化妝品商業同業公會統計,全
台登記設廠的化妝品製造廠商便有六七五家之多,若再加上貿易商、平行輸入進口商等,
國內相關業者至少超過上千家。
而根據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產業資訊處統計,二○一一年我國的化妝品進出口產值
約達九四九億元。
黑洞三 通報系統虛設,不利產品追蹤
然而令人擔心的是,這近千億元產值的產業中,卻充斥著廣告不實的情事。去年衛生局的
罰款總餘額為一億五四四五萬元,其中占比最大的便是來自於違反《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
》的裁罰,共五三五二萬元,高達三○%。
再試想,每年周年慶檔期百貨業者拚業績,人氣紅不讓的指標性商品便屬一樓的化妝品專
櫃,單日動輒便是五千組以上的特惠組秒殺;而在網購平台、水貨店流通的化妝品更是不
計其數。
但真遇上產品出現問題時,多半的民眾僅是採取換個品牌、換樣產品的作法,從未想過去
檢舉不良的化妝品,讓許多有副作用的成分未被記錄、追蹤,形成美妝行業抬面下龐大的
黑洞。
事實上,除了打電話給衛生所,或是直接帶著產品前往檢測外,衛生署建立了一套線上化
妝品不良品通報系統,該系統的成立並非為了取代現有衛生單位行政流程或是消費者保護
機制,主要是期望能藉由使用者通報,促使廠商提升產品品質,也為研究單位建立統計數
據樣本。
衛生署表示,化妝品不良品通報系統自二○○九年啟動,運作已邁入第五個年頭,尚處在
「大力推廣」階段,知道有此通報系統的民眾仍相當有限,建議消費者除了直接向業者反
映外,也能向衛生署檢舉,有利後續追蹤。
為自己把關 消費者要詳閱產品標示
邱品齊提醒民眾,有些成分並非不能用,但因國內外法規不同,部分在國外被列為化妝品
的產品,在國內卻屬於藥品,若代理商家未申請藥證就賣給消費者,極有可能因此造成皮
膚傷害。
舉例來說,對苯二酚(Hydroquinone)因西方人使用較不會造成色素沉澱,因此管制寬鬆
,可用於化妝品,但在台灣便列為藥品管理,係因東方人黑色素細胞旺盛,須由醫師開藥
,使用三個月後還須停藥評估。
另一種情況則是國內外對成分的濃度規範不同,若廠商未注意或故意忽略,就會違反法律
規範,建議主管機關將管理法規補齊,或是參照國際標準,與國際接軌。
佳麗寶事件雖是單一事件,但卻反映出國內外主管機關對於化妝品新成分的監督漏洞。愛
美是人的天性,但卻很少有人會注意產品成分的長期安全性,廠商的良心無法強求,消費
者只能更加詳閱產品標示,為自己的肌膚把關。
雖然有的東西頗為老生常談,但是擦在自己身上的東西還是多注意些吧> <
--
All Comments
By Kristin
at 2013-07-19T03:30
at 2013-07-19T03:30
By Dora
at 2013-07-20T02:18
at 2013-07-20T02:18
By Olga
at 2013-07-21T13:07
at 2013-07-21T13:07
By Charlie
at 2013-07-23T15:54
at 2013-07-23T15:54
By James
at 2013-07-24T14:14
at 2013-07-24T14:14
Related Posts
除毛保濕
By Puput
at 2013-07-16T16:06
at 2013-07-16T16:06
乾肌人該買哪罐防曬專科比較好?
By Elma
at 2013-07-16T14:51
at 2013-07-16T14:51
防蚊液與防曬並用
By Oscar
at 2013-07-16T14:07
at 2013-07-16T14:07
寵愛之名熊果素肌因化妝水好用嗎?
By Isabella
at 2013-07-16T13:37
at 2013-07-16T13:37
chap-ex蘆薈膠pchome特價
By David
at 2013-07-16T12:36
at 2013-07-16T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