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紅腫癢是蕁麻疹嗎?保養根治全攻略 - 保養
By Lydia
at 2018-01-29T21:09
at 2018-01-29T21:09
Table of Contents
各位版友有過突然全身皮膚又腫又癢,抓到哪就癢到哪的情況嗎?那可能就是蕁麻疹!
其實蕁麻疹是很常見的皮膚過敏疾病,
全世界有超過 2 成的人都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
到底為什麼蕁麻疹有時候會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
癢得不得了又不能抓,到底要怎麼處理和治療才好?
今天我們團隊就回顧了大量的文獻,
幫大家整理出蕁麻疹治療、保養以及預防的知識!
有其他的問題也可以推文提問!我們都會再整理給大家的~
網頁圖文好讀版:https://goo.gl/SqJwLC
正文:
蕁麻疹是困擾超過 20% 民眾的皮膚問題,
甚至有些醫院統計指出超過 1/3 的人口曾經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
其中女生又比男生更容易發作。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反應,發作起來真的是癢到不行,但是抓了卻又會更嚴重,
這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真的會讓患者想哭但是哭不出來。
雖然蕁麻疹並不難診斷,
但有時發作在身體或四肢的情形跟異位性皮膚炎
https://www.medpartner.club/atopic-dermatitis-care-cure/
或濕疹又會有一點類似,
https://www.medpartner.club/eczema-care-treatment-introduction/
不時也會讓民眾感到混淆。
為了幫助大家對蕁麻疹這種常見卻又惱人的疾病有正確的認知,
今天團隊醫師將會回顧大量文獻,給大家完整的治療、保養與預防知識。
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上課囉!
https://imgur.com/uRFyFav.jpg
在背部及手部的蕁麻疹。
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Urticaria, CC BY-NC-ND 3.0 NZ
《蕁麻疹有什麼症狀?為什麼會產生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在症狀的表現上很有特色,
通常會出現摸起來硬硬的、略帶紅色的、發癢的,稍微從皮膚表面隆起的斑塊。
而且有個常見特色是「抓到哪裡、癢到哪裡」,
如果用指甲去抓沒有發作的地方,很快就會在搔抓處產生另外一個類似的斑塊,
但這些看似嚴重、快速隆起的斑塊可能在幾小時後又自己消失。
這種來無影去無蹤的,來去如同一陣風的特性,又讓蕁麻疹有個俗稱叫做「風疹」。
https://imgur.com/5FOOWaC.jpg
在腿部的蕁麻疹,界限明顯、紅色隆起的斑塊。
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Urticaria, CC BY-NC-ND 3.0 NZ
但為什麼蕁麻疹會這樣突然快速發作,然後又迅速消失呢?
目前醫學研究認為,蕁麻疹跟表皮內的肥大細胞(Mast Cell)有關。
大家不要聽到肥大細胞就覺得它跟肥胖有關啊~
它只是名字聽起來胖,但實際上主要影響的是皮膚的過敏反應。
另外有些研究認為蕁麻疹跟血球中的嗜鹼性球(Basophils)也有關係。
整件事情大概是這樣的:
https://imgur.com/dieQHFb.jpg
皮膚內的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球會釋放出多種物質,
其中的組織胺就是讓你發癢的元兇之一,
而其它幾種血管舒張物質則會導致局部的腫脹。
當肥大細胞在比較深的真皮層或皮下組織活化的時候,
就可能造成血管性水腫(angioedema)。
講血管性水腫大家一定聽不懂是什麼,但大家應該都有看過有些人藥物過敏的狀況,
兩隻眼睛變成金魚眼、整個嘴唇變成香腸嘴,
那就是血管性水腫發生在嘴唇的狀況啊...
https://imgur.com/eE1LGpX.jpg
發生在眼部的血管性水腫(Angioedema)。
Photo Credit: James Heilman, MD, CC BY-SA 3.0
了解蕁麻疹的機制後,大家更想知道的應該是:哪些狀況會引起蕁麻疹?
在這之前,想先讓大家知道,蕁麻疹其實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通常急性蕁麻疹都會來匆匆去匆匆,好了之後就像從頭到尾沒發生過這事一樣。
但慢性蕁麻疹代表患者的症狀反覆發作超過六個星期以上。
〈蕁麻疹常見的原因〉
通常急性的蕁麻疹比較有機會找出原因,
目前研究認為特定的藥物(常見如非類固醇類的消炎藥)、
食物、昆蟲叮咬、感染...等狀況都跟急性的蕁麻疹發作有關。
但仍有超過 50% 的急性蕁麻疹是找不到原因的。
至於慢性的蕁麻疹就更難找到原因了,除了上述的問題外,
溫度、皮膚的刺激、劇烈運動、流汗、壓力、情緒、賀爾蒙變化...
甚至是癌症都有可能誘發蕁麻疹發作。
有些醫師在臨床上也觀察到某些慢性的發炎或感染,
像是鼻竇炎、肺炎、慢性肝炎、蛀牙、陰道發炎甚至是香港腳等疾病如果被治癒之後,
慢性蕁麻疹也會跟著不藥而癒。
但整體來說,許多蕁麻疹患者最後是找不到原因的。
不過也別因此就氣餒,因為這個疾病雖然不一定找得到原因,
但多數狀況下是可以被治療得很好,甚至是根治不再復發的喔!
https://imgur.com/67c7Pda.jpg
《蕁麻疹該如何診斷與治療?吃抗組織胺安全嗎?》
這邊先講一個結論:如果急性蕁麻疹發作,請先治療,先不要想檢查!
蕁麻疹的診斷主要是靠臨床診斷,也就是醫師透過臨床症狀的表現以及相關的病史詢問,
就可以做出診斷,抽血或者是皮膚切片是非必要的,
除非醫師有特別考量才有需要進行。
《蕁麻疹做過敏原檢測有效嗎?》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反應,因此很多人會想說:那我是不是直接做個過敏原檢測就好了呢?
這個問題是科學、也是藝術。
舉個例子,如果你從沒吃過蝦子,但在吃了蝦子之後十分鐘就發生蕁麻疹了,
那確實有頗高的可能性你是對蝦子過敏,
因此做個對蝦子的過敏原測試是合理的(但也沒有非做不可喔!),
如果做出來確實對蝦子過敏,那你之後避免吃蝦子就是個合理的判斷。
但如果今天你過敏了但找不到明確原因,假設對一系列的食物做了過敏原檢測,
發現你對蝦子、雞蛋、花生這三種物質過敏,
那我們可以說你這次是因為這三個物質而誘發蕁麻疹的嗎?
答案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過敏原檢測跟蕁麻疹發作的因果關係判定,是需要高度的專業的。
因此建議如果要做,一定要找專業的醫師幫你判斷後,
依照醫師的建議調整生活作息,不要自己看了檢測的結果就自己當醫生啦~
這樣對你的病情不一定有幫助,反而可能產生不必要的困擾哩!
〈蕁麻疹的治療〉
至於蕁麻疹要怎麼治療呢?
其實蕁麻疹在多數狀況下都不是危急的病症,除非引發嚴重的過敏反應時,
在呼吸道發生血管性水腫,可能導致病人呼吸困難,
不然治療的目標會放在緩解搔癢、紅腫的症狀以及降低血管性水腫(如果有發生的話)。
統計上急性蕁麻疹的患者有 2/3 在還在沒有就醫治療的狀況下,症狀就會自己消退。
上面有講過,蕁麻疹主要是皮膚內的肥大細胞釋放出組織胺導致了發癢的症狀,
如果你因為癢而去搔抓,就可能在搔抓的地方釋放出更多組織胺和血管舒張物質,
導致更嚴重的搔癢和紅腫。
因此要治療蕁麻疹,最關鍵的要素就是「止癢」。
趕快回想一下,讓你發癢的源頭是什麼呢?沒錯,就是組織胺!
因此醫師常會使用抗組織胺來做為緩解症狀的第一線藥物。
抗組織胺可分為好幾個種類,有第一代和第二代之分、
也有短效與長效之分、有口服藥物與針劑注射之分。
一般來說第二代抗組織胺的效果優於第一代,也有較少的嗜睡副作用。
急性蕁麻疹通常會用短效抗組織胺治療,慢性蕁麻疹則可能用長效抗組織胺控制。
如果症狀不是太過強烈,醫師通常會優先使用口服藥物,
但如果血管性水腫比較嚴重時,醫師也會考慮使用針劑注射。
https://imgur.com/FfzKDT5.jpg
有關用藥治療的部分,
之後我們再跟藥師一起寫一篇抗組織胺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完整說明。
別忘了這是多數的抗組織胺是「處方用藥」,醫師會根據臨床的症狀開立處方,
如果對處方有疑問,請禮貌向您的醫師或藥師詢問,不要貿然自己停藥或亂吃藥喔!
《蕁麻疹該如何保養與預防?到底有什麼不能吃?》
說到保養與預防,就要再複習一下蕁麻疹可能的發作原因,
多數的蕁麻疹都是「原因不明」的。
因此我們只能從現有的證據中,逐步去抽絲剝繭,排除掉所有可能誘發的因素。
在所有可以做的事情裡面,最重要的是「配合醫師詢問詳細回答接觸史」。
該停的藥物就停:雖然因為藥物誘發的患者比率不高,
但通常會是在剛吃了某種以前沒吃過的藥之後沒多久就發生蕁麻疹。
那麼這顆藥的嫌疑就很大了!
該禁的食物就先別吃:食物也是導致蕁麻疹發作的原因之一,
最常見的兇手是海鮮(特別是甲殼類的螃蟹、蝦子)
還有堅果類(例如花生、杏仁,
有時巧克力內含的堅果會被忽略掉,要特別注意喔!)的食物。
但真的對這類食物過敏的人通常也是吃完沒多久就會發作。
如果是慢性蕁麻疹患者,辛辣的食物還有煙酒最好不要碰。
少對皮膚增加額外刺激:會對皮膚產生額外刺激的沖泡高溫熱水澡、
穿著緊身衣褲、佩戴手環或項鍊等等行為,都建議儘量避免。
降低身心壓力:儘量作息正常、睡眠充足、飲食均衡,
讓工作與生活的壓力減輕。
配合檢查完整治療潛藏疾病:許多找不到明確原因的蕁麻疹可能跟慢性發炎或感染有關。
因此醫師認為有需要時,可能幫你進行鼻竇、胸部X光或者是抽血檢查。
請配合醫師的醫囑,如果有懷疑的感染,就要治療到好喔!
一旦發作千萬別抓:另外萬一不幸還是發作起來時,千萬不要抓!
通常醫師會建議你緩緩沖冷水,或者是用冰涼的毛巾輕敷在紅癢處,
讓血管收縮、也透過冰冷的感覺降低搔癢的感受。
這時可以趕緊就醫請醫師幫你治療,或者是醫師先前幫你備有口服藥的話,
也可在這時依照醫囑服用。
出現危險症狀務必就醫:雖然多數蕁麻疹都不嚴重,但如果發生以下的狀況時,
一定要立刻就醫,否則嚴重的血管性水腫可能會危及生命安全:
‧胸悶
‧呼吸困難、喘
‧噁心嘔吐
‧劇烈的腹痛
‧昏倒
https://imgur.com/mj5Yw1F.jpg
最後來個冷知識:蕁麻疹到底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跟蕁麻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醫學生時代的我也曾對這個問題感到好奇,後來研究一下才發現,
在台灣我們說的「咬人貓」這種植物,
它的學名叫做 Urtica thunbergiana ,也有一個俗稱叫做蕁麻。
被這種植物在葉片或者是莖上的刺毛刺到話,立刻就會紅腫癢痛不堪,
這感覺是不是跟蕁麻疹發作很像呢?
這就是蕁麻疹( Urticaria )被命名的由來啦!
https://imgur.com/yUE6o4X.jpg
Reference
1.UpToDate: New-onset urticaria
2.UpToDate: Chronic urticaria: Standard management and patient education
3.UpToDate: Patient education: Hives (The Basics)
4.UpToDate: Patient education: Chronic hives (The Basics)
5.台灣皮膚科醫學會蕁麻疹臨床指引
6.Sackesen C, Sekerel BE, Orhan F, et al.
The etiology of different forms of urticaria in childhood.
Pediatr Dermatol 2004; 21:102.
7.Kaplan AP. Clinical practice.
Chronic urticaria and angioedema. N Engl J Med 2002; 346:175.
8.Ying S, Kikuchi Y, Meng Q, et al.
TH1/TH2 cytokines and inflammatory cells in skin biopsy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comparison with the
allergen-induced late-phase cutaneous reaction.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2; 109:694.
9.Mortureux Beno SM, Nadel FM, Alessandrini EA.
A survey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of acute urticaria in children.
Pediatr Emerg Care 2007; 23:862.
--
其實蕁麻疹是很常見的皮膚過敏疾病,
全世界有超過 2 成的人都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
到底為什麼蕁麻疹有時候會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
癢得不得了又不能抓,到底要怎麼處理和治療才好?
今天我們團隊就回顧了大量的文獻,
幫大家整理出蕁麻疹治療、保養以及預防的知識!
有其他的問題也可以推文提問!我們都會再整理給大家的~
網頁圖文好讀版:https://goo.gl/SqJwLC
正文:
蕁麻疹是困擾超過 20% 民眾的皮膚問題,
甚至有些醫院統計指出超過 1/3 的人口曾經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
其中女生又比男生更容易發作。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反應,發作起來真的是癢到不行,但是抓了卻又會更嚴重,
這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真的會讓患者想哭但是哭不出來。
雖然蕁麻疹並不難診斷,
但有時發作在身體或四肢的情形跟異位性皮膚炎
https://www.medpartner.club/atopic-dermatitis-care-cure/
或濕疹又會有一點類似,
https://www.medpartner.club/eczema-care-treatment-introduction/
不時也會讓民眾感到混淆。
為了幫助大家對蕁麻疹這種常見卻又惱人的疾病有正確的認知,
今天團隊醫師將會回顧大量文獻,給大家完整的治療、保養與預防知識。
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上課囉!
https://imgur.com/uRFyFav.jpg
在背部及手部的蕁麻疹。
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Urticaria, CC BY-NC-ND 3.0 NZ
《蕁麻疹有什麼症狀?為什麼會產生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在症狀的表現上很有特色,
通常會出現摸起來硬硬的、略帶紅色的、發癢的,稍微從皮膚表面隆起的斑塊。
而且有個常見特色是「抓到哪裡、癢到哪裡」,
如果用指甲去抓沒有發作的地方,很快就會在搔抓處產生另外一個類似的斑塊,
但這些看似嚴重、快速隆起的斑塊可能在幾小時後又自己消失。
這種來無影去無蹤的,來去如同一陣風的特性,又讓蕁麻疹有個俗稱叫做「風疹」。
https://imgur.com/5FOOWaC.jpg
在腿部的蕁麻疹,界限明顯、紅色隆起的斑塊。
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Urticaria, CC BY-NC-ND 3.0 NZ
但為什麼蕁麻疹會這樣突然快速發作,然後又迅速消失呢?
目前醫學研究認為,蕁麻疹跟表皮內的肥大細胞(Mast Cell)有關。
大家不要聽到肥大細胞就覺得它跟肥胖有關啊~
它只是名字聽起來胖,但實際上主要影響的是皮膚的過敏反應。
另外有些研究認為蕁麻疹跟血球中的嗜鹼性球(Basophils)也有關係。
整件事情大概是這樣的:
https://imgur.com/dieQHFb.jpg
皮膚內的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球會釋放出多種物質,
其中的組織胺就是讓你發癢的元兇之一,
而其它幾種血管舒張物質則會導致局部的腫脹。
當肥大細胞在比較深的真皮層或皮下組織活化的時候,
就可能造成血管性水腫(angioedema)。
講血管性水腫大家一定聽不懂是什麼,但大家應該都有看過有些人藥物過敏的狀況,
兩隻眼睛變成金魚眼、整個嘴唇變成香腸嘴,
那就是血管性水腫發生在嘴唇的狀況啊...
https://imgur.com/eE1LGpX.jpg
發生在眼部的血管性水腫(Angioedema)。
Photo Credit: James Heilman, MD, CC BY-SA 3.0
了解蕁麻疹的機制後,大家更想知道的應該是:哪些狀況會引起蕁麻疹?
在這之前,想先讓大家知道,蕁麻疹其實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通常急性蕁麻疹都會來匆匆去匆匆,好了之後就像從頭到尾沒發生過這事一樣。
但慢性蕁麻疹代表患者的症狀反覆發作超過六個星期以上。
〈蕁麻疹常見的原因〉
通常急性的蕁麻疹比較有機會找出原因,
目前研究認為特定的藥物(常見如非類固醇類的消炎藥)、
食物、昆蟲叮咬、感染...等狀況都跟急性的蕁麻疹發作有關。
但仍有超過 50% 的急性蕁麻疹是找不到原因的。
至於慢性的蕁麻疹就更難找到原因了,除了上述的問題外,
溫度、皮膚的刺激、劇烈運動、流汗、壓力、情緒、賀爾蒙變化...
甚至是癌症都有可能誘發蕁麻疹發作。
有些醫師在臨床上也觀察到某些慢性的發炎或感染,
像是鼻竇炎、肺炎、慢性肝炎、蛀牙、陰道發炎甚至是香港腳等疾病如果被治癒之後,
慢性蕁麻疹也會跟著不藥而癒。
但整體來說,許多蕁麻疹患者最後是找不到原因的。
不過也別因此就氣餒,因為這個疾病雖然不一定找得到原因,
但多數狀況下是可以被治療得很好,甚至是根治不再復發的喔!
https://imgur.com/67c7Pda.jpg
《蕁麻疹該如何診斷與治療?吃抗組織胺安全嗎?》
這邊先講一個結論:如果急性蕁麻疹發作,請先治療,先不要想檢查!
蕁麻疹的診斷主要是靠臨床診斷,也就是醫師透過臨床症狀的表現以及相關的病史詢問,
就可以做出診斷,抽血或者是皮膚切片是非必要的,
除非醫師有特別考量才有需要進行。
《蕁麻疹做過敏原檢測有效嗎?》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反應,因此很多人會想說:那我是不是直接做個過敏原檢測就好了呢?
這個問題是科學、也是藝術。
舉個例子,如果你從沒吃過蝦子,但在吃了蝦子之後十分鐘就發生蕁麻疹了,
那確實有頗高的可能性你是對蝦子過敏,
因此做個對蝦子的過敏原測試是合理的(但也沒有非做不可喔!),
如果做出來確實對蝦子過敏,那你之後避免吃蝦子就是個合理的判斷。
但如果今天你過敏了但找不到明確原因,假設對一系列的食物做了過敏原檢測,
發現你對蝦子、雞蛋、花生這三種物質過敏,
那我們可以說你這次是因為這三個物質而誘發蕁麻疹的嗎?
答案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過敏原檢測跟蕁麻疹發作的因果關係判定,是需要高度的專業的。
因此建議如果要做,一定要找專業的醫師幫你判斷後,
依照醫師的建議調整生活作息,不要自己看了檢測的結果就自己當醫生啦~
這樣對你的病情不一定有幫助,反而可能產生不必要的困擾哩!
〈蕁麻疹的治療〉
至於蕁麻疹要怎麼治療呢?
其實蕁麻疹在多數狀況下都不是危急的病症,除非引發嚴重的過敏反應時,
在呼吸道發生血管性水腫,可能導致病人呼吸困難,
不然治療的目標會放在緩解搔癢、紅腫的症狀以及降低血管性水腫(如果有發生的話)。
統計上急性蕁麻疹的患者有 2/3 在還在沒有就醫治療的狀況下,症狀就會自己消退。
上面有講過,蕁麻疹主要是皮膚內的肥大細胞釋放出組織胺導致了發癢的症狀,
如果你因為癢而去搔抓,就可能在搔抓的地方釋放出更多組織胺和血管舒張物質,
導致更嚴重的搔癢和紅腫。
因此要治療蕁麻疹,最關鍵的要素就是「止癢」。
趕快回想一下,讓你發癢的源頭是什麼呢?沒錯,就是組織胺!
因此醫師常會使用抗組織胺來做為緩解症狀的第一線藥物。
抗組織胺可分為好幾個種類,有第一代和第二代之分、
也有短效與長效之分、有口服藥物與針劑注射之分。
一般來說第二代抗組織胺的效果優於第一代,也有較少的嗜睡副作用。
急性蕁麻疹通常會用短效抗組織胺治療,慢性蕁麻疹則可能用長效抗組織胺控制。
如果症狀不是太過強烈,醫師通常會優先使用口服藥物,
但如果血管性水腫比較嚴重時,醫師也會考慮使用針劑注射。
https://imgur.com/FfzKDT5.jpg
有關用藥治療的部分,
之後我們再跟藥師一起寫一篇抗組織胺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完整說明。
別忘了這是多數的抗組織胺是「處方用藥」,醫師會根據臨床的症狀開立處方,
如果對處方有疑問,請禮貌向您的醫師或藥師詢問,不要貿然自己停藥或亂吃藥喔!
《蕁麻疹該如何保養與預防?到底有什麼不能吃?》
說到保養與預防,就要再複習一下蕁麻疹可能的發作原因,
多數的蕁麻疹都是「原因不明」的。
因此我們只能從現有的證據中,逐步去抽絲剝繭,排除掉所有可能誘發的因素。
在所有可以做的事情裡面,最重要的是「配合醫師詢問詳細回答接觸史」。
該停的藥物就停:雖然因為藥物誘發的患者比率不高,
但通常會是在剛吃了某種以前沒吃過的藥之後沒多久就發生蕁麻疹。
那麼這顆藥的嫌疑就很大了!
該禁的食物就先別吃:食物也是導致蕁麻疹發作的原因之一,
最常見的兇手是海鮮(特別是甲殼類的螃蟹、蝦子)
還有堅果類(例如花生、杏仁,
有時巧克力內含的堅果會被忽略掉,要特別注意喔!)的食物。
但真的對這類食物過敏的人通常也是吃完沒多久就會發作。
如果是慢性蕁麻疹患者,辛辣的食物還有煙酒最好不要碰。
少對皮膚增加額外刺激:會對皮膚產生額外刺激的沖泡高溫熱水澡、
穿著緊身衣褲、佩戴手環或項鍊等等行為,都建議儘量避免。
降低身心壓力:儘量作息正常、睡眠充足、飲食均衡,
讓工作與生活的壓力減輕。
配合檢查完整治療潛藏疾病:許多找不到明確原因的蕁麻疹可能跟慢性發炎或感染有關。
因此醫師認為有需要時,可能幫你進行鼻竇、胸部X光或者是抽血檢查。
請配合醫師的醫囑,如果有懷疑的感染,就要治療到好喔!
一旦發作千萬別抓:另外萬一不幸還是發作起來時,千萬不要抓!
通常醫師會建議你緩緩沖冷水,或者是用冰涼的毛巾輕敷在紅癢處,
讓血管收縮、也透過冰冷的感覺降低搔癢的感受。
這時可以趕緊就醫請醫師幫你治療,或者是醫師先前幫你備有口服藥的話,
也可在這時依照醫囑服用。
出現危險症狀務必就醫:雖然多數蕁麻疹都不嚴重,但如果發生以下的狀況時,
一定要立刻就醫,否則嚴重的血管性水腫可能會危及生命安全:
‧胸悶
‧呼吸困難、喘
‧噁心嘔吐
‧劇烈的腹痛
‧昏倒
https://imgur.com/mj5Yw1F.jpg
最後來個冷知識:蕁麻疹到底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跟蕁麻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醫學生時代的我也曾對這個問題感到好奇,後來研究一下才發現,
在台灣我們說的「咬人貓」這種植物,
它的學名叫做 Urtica thunbergiana ,也有一個俗稱叫做蕁麻。
被這種植物在葉片或者是莖上的刺毛刺到話,立刻就會紅腫癢痛不堪,
這感覺是不是跟蕁麻疹發作很像呢?
這就是蕁麻疹( Urticaria )被命名的由來啦!
https://imgur.com/yUE6o4X.jpg
Reference
1.UpToDate: New-onset urticaria
2.UpToDate: Chronic urticaria: Standard management and patient education
3.UpToDate: Patient education: Hives (The Basics)
4.UpToDate: Patient education: Chronic hives (The Basics)
5.台灣皮膚科醫學會蕁麻疹臨床指引
6.Sackesen C, Sekerel BE, Orhan F, et al.
The etiology of different forms of urticaria in childhood.
Pediatr Dermatol 2004; 21:102.
7.Kaplan AP. Clinical practice.
Chronic urticaria and angioedema. N Engl J Med 2002; 346:175.
8.Ying S, Kikuchi Y, Meng Q, et al.
TH1/TH2 cytokines and inflammatory cells in skin biopsy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comparison with the
allergen-induced late-phase cutaneous reaction.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2; 109:694.
9.Mortureux Beno SM, Nadel FM, Alessandrini EA.
A survey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of acute urticaria in children.
Pediatr Emerg Care 2007; 23:862.
--
Tags:
保養
All Comments
By Tom
at 2018-01-31T14:20
at 2018-01-31T14:20
By Tracy
at 2018-02-02T04:54
at 2018-02-02T04:54
By Jessica
at 2018-02-05T10:58
at 2018-02-05T10:58
By Adele
at 2018-02-05T21:44
at 2018-02-05T21:44
By Odelette
at 2018-02-06T02:59
at 2018-02-06T02:59
By David
at 2018-02-07T19:13
at 2018-02-07T19:13
By Hazel
at 2018-02-09T19:17
at 2018-02-09T19:17
By Lauren
at 2018-02-12T18:53
at 2018-02-12T18:53
By Anthony
at 2018-02-15T15:29
at 2018-02-15T15:29
By Joe
at 2018-02-20T02:33
at 2018-02-20T02:33
By Irma
at 2018-02-22T07:35
at 2018-02-22T07:35
By Connor
at 2018-02-23T23:05
at 2018-02-23T23:05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02-27T20:44
at 2018-02-27T20:44
By Victoria
at 2018-02-27T22:19
at 2018-02-27T22:19
By Christine
at 2018-03-03T00:30
at 2018-03-03T00:30
By Poppy
at 2018-03-03T22:01
at 2018-03-03T22:01
By Ethan
at 2018-03-08T20:26
at 2018-03-08T20:26
By Todd Johnson
at 2018-03-09T02:42
at 2018-03-09T02:42
By Belly
at 2018-03-12T09:54
at 2018-03-12T09:54
By Eden
at 2018-03-14T20:16
at 2018-03-14T20:16
By Selena
at 2018-03-14T23:49
at 2018-03-14T23:49
By Olive
at 2018-03-15T17:20
at 2018-03-15T17:20
By Hamiltion
at 2018-03-20T16:33
at 2018-03-20T16:33
By Eartha
at 2018-03-22T19:32
at 2018-03-22T19:32
By Elizabeth
at 2018-03-24T06:20
at 2018-03-24T06:20
By Barb Cronin
at 2018-03-26T10:05
at 2018-03-26T10:05
By Freda
at 2018-03-27T03:32
at 2018-03-27T03:32
By Valerie
at 2018-03-31T21:48
at 2018-03-31T21:48
By Ula
at 2018-04-03T17:47
at 2018-04-03T17:47
By Sierra Rose
at 2018-04-07T09:14
at 2018-04-07T09:14
By Ingrid
at 2018-04-12T03:48
at 2018-04-12T03:48
By Agnes
at 2018-04-15T19:18
at 2018-04-15T19:18
By Lauren
at 2018-04-19T07:39
at 2018-04-19T07:39
By Sandy
at 2018-04-20T02:33
at 2018-04-20T02:33
By Kelly
at 2018-04-22T23:33
at 2018-04-22T23:33
By Lydia
at 2018-04-27T07:37
at 2018-04-27T07:37
By Yedda
at 2018-05-01T01:23
at 2018-05-01T01:23
By Rae
at 2018-05-02T02:54
at 2018-05-02T02:54
By Valerie
at 2018-05-04T08:08
at 2018-05-04T08:08
By James
at 2018-05-07T14:24
at 2018-05-07T14:24
By Quanna
at 2018-05-12T11:09
at 2018-05-12T11:09
By Olive
at 2018-05-15T07:24
at 2018-05-15T07:24
By Margaret
at 2018-05-18T15:44
at 2018-05-18T15:44
By Elvira
at 2018-05-22T20:05
at 2018-05-22T20:05
By Dinah
at 2018-05-23T06:33
at 2018-05-23T06:33
By Oliver
at 2018-05-25T01:45
at 2018-05-25T01:45
By Annie
at 2018-05-26T12:26
at 2018-05-26T12:26
By Victoria
at 2018-05-28T16:56
at 2018-05-28T16:56
By Tristan Cohan
at 2018-05-29T19:07
at 2018-05-29T19:07
By Bennie
at 2018-05-30T10:52
at 2018-05-30T10:52
By Skylar Davis
at 2018-05-31T16:28
at 2018-05-31T16:28
By Cara
at 2018-06-04T10:48
at 2018-06-04T10:48
By Genevieve
at 2018-06-08T10:44
at 2018-06-08T10:44
By Xanthe
at 2018-06-11T09:51
at 2018-06-11T09:51
By Lily
at 2018-06-11T14:39
at 2018-06-11T14:39
By Kyle
at 2018-06-13T08:26
at 2018-06-13T08:26
Related Posts
抗痘真的要戒掉鬼東西(更新)
By Eden
at 2018-01-29T20:21
at 2018-01-29T20:21
改善酒糟泛紅之神經醯胺&積雪草
By Harry
at 2018-01-29T20:12
at 2018-01-29T20:12
修復肌膚好幫手(雅詩特潤+濃縮原液)
By Jacky
at 2018-01-29T19:19
at 2018-01-29T19:19
男生用kiehl's 冰河醣保濕霜心得
By Faithe
at 2018-01-29T19:12
at 2018-01-29T19:12
有跟隨著櫃姐換購買地點過嗎?
By Charlotte
at 2018-01-29T17:34
at 2018-01-29T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