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醫界的春天 - 牙齒保健
By Annie
at 2011-03-16T20:07
at 2011-03-16T20:07
Table of Contents
http://olddoc.tmu.edu.tw/pinging/med/med20.HTM
2005年11月12日民生報報導,台灣環台醫療策略聯盟協會發表「醫師健康行為與認知」調
查報告,結果顯示只有三成多的醫師覺得自己很快樂。原因或許與該報導所稱的「工時超
長、生活緊繃、壓力過大」有關,筆者則認為最重要的是日漸惡化的環境。
愈來愈緊張的醫病關係
醫師的壓力愈來愈大,跟醫病關係緊張很有關係。至於醫病緊張的原因,大多數人都認為
這是無可避免的風潮,或是自由開放的必然。民眾要求愈來愈多,醫界就應該更自律。
筆者初任兒科醫師時,常碰到打十幾針打不上的兒童病患。家屬大多會安慰我說,醫師辛
苦了,休息一下吧。我問現在的住院醫師,什麼是他們最煩惱的事情。他們說是打一針打
不上,被家長責罵。最近看到一則電視報導,一位婦人靜脈注射打了幾針,出現淤青,要
求診所負責。心想,世界變了,這樣也可以告上電視?那兒科醫師豈不一天到晚被告。
世界的趨勢
醫病關係愈來愈緊張,似乎是世界各國的趨勢,但有程度上的不同。一般來說,愈貧窮的
國家,愈沒有這種問題。似乎有這麼一個道理:貧窮使人沒有太多慾望,也愈容易滿足;
富有使人要求更多,也愈容易挑剔。
好幾年前,就聽說中國大陸的醫病關係很差,告醫師、罵醫師、打醫師的情形不會比台灣
好多少。最近有位大陸婦產科資深醫師告訴我,以前她都教學生,我們是病人的朋友,應
該用這種態度對待病患。沒想到她的學生立刻反駁,說老師不對,病人是我們的敵人!她
頗覺不可思議,但最近的經驗,卻也讓她逐漸認同學生的看法。這是同時存在中國大陸與
台灣醫界的一種代溝:資深者對於醫病關係的體認,常不如資淺者敏銳。
台灣的自我風潮
病患的高姿態,是醫病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高姿態不只表現在醫病關係,也表現在
其他層面。飛機乘客罷機,似乎只出現在台灣。也有台灣旅客趕不上飛機,大鬧巴黎機場
結果被抓起來。近代的台灣人習於自己仲裁,不考慮他人的感受與權利。台灣虐童事件愈
來愈多,虐狗、虐貓也不少見,這是自由開放的必然嗎?
2010年6月21日教育部公布「日行一善」全國民意調查,四成七民眾認為周遭的人不太有
或沒有公德心。天下雜誌於2009年7月發表的「奧客大調查」,發現奧客的特徵是年輕、
居住北部、科技新貴,這些特徵符合前述愈富有要求愈多的原則。要求愈多的人是否愈快
樂?答案剛好相反。2010年9月1日中國時報報導,台灣人的壓力愈來愈大,一項調查顯示
四分之一受訪者都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
只要我喜歡症候群
2001年我受邀定期替康健雜誌寫專欄,我以「只要我喜歡症候群」描述這種自我的風潮 (
收錄於個人網站:http://olddoc.tmu.edu.tw/pinging/comment/co017.htm)。我說這種
疾病發作時會持續出現「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的囈語,病人只看到自身權益,看
不到別人的尊嚴與權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開始變得功利而無情。追溯這種疾病的病因,
最重要的是對民主與自由概念的過度擴張。民主概念中的「服從多數,尊重少數」,被擴
張成「服從我!尊重我!」;自由概念中的「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範圍」,被扭曲成「
以不侵犯我的自由為範圍」。
前述觀點算是自由開放主流思潮中的異端,該文發表後,我的專欄隨即被康健雜誌停掉。
之後,我幾乎看不到類似批評。2010年11月15日台大舉行八十二周年校慶大會,獲頒名譽
博士學位的胡佛先生致詞時批評,現今社會風氣「散亂、貪婪、虛浮、功利」,充斥放縱
及民粹導向的價值觀。他又說,現在很多人認為「只要我喜歡,沒有什麼不可以」,卻不
懂尊重他人,導致社會「太放縱、太民粹」,應該重拾共同的規範及道德價值。
幾年過去,我終於聽到類似的聲音。但是,台灣的陳痾已深。
醫師形象的低落
醫病關係愈來愈緊張,也與醫師形象低落有關。當醫師失去助人者的形象時,民眾眼中的
醫師變成賺錢者、受雇者,甚至是作弊者、貪婪者,自然常遭到指責。筆者認為醫師形象
低落的原因,跟醫界少數害群之馬固然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媒體、健保與某些基金會。
大陸醫師說,他們的新聞媒體不能批評時政,所以常常報導醫界負面新聞,導致醫界形象
低落,造成醫病關係極度緊張。台灣也是這樣,醫界的負面新聞具有高度吸睛效果,媒體
遂習於誇大報導,其見報率超越了其他重大犯罪新聞。健保局則可能因為一直被質疑未能
有效監督,導致健保虧損,所以不停釋出健保違規的訊息,以證實已經盡力。這種邀功的
作法,不但讓醫師形象日益低落,反而讓民眾更相信健保費率根本不需要調高。
誇張的新聞媒體
2005年1月的邱姓女童受虐事件,是媒體誇張報導的典型事例。當時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值
班醫師判斷錯誤,將命在旦夕的受虐女童從台北市轉到遙遠的沙鹿,大家把女童的死亡完
全歸咎於這錯誤的決定。部分醫界人士馬上參與韃伐,說年輕醫師都是草莓族,說這暴露
出醫學倫理、醫德喪失的問題,說醫療品質日益低落。
這些權威的講法,讓民眾相信台灣醫師的倫理觀念愈來愈差、醫療品質則日益低落。這些
批評可以得到民眾的讚賞,但也重擊了醫界、造成了誤解、加深了醫病緊張。回想筆者的
學生時代,只有少數主治醫師例行巡視病人,一週查房一、二次就算認真的,但是假日都
沒有主治醫師。過去紅包文化盛行,公立醫院醫師常常晚上兼差賺錢。現在主治醫師包括
假日在內每天查房,沒有紅包、沒有兼差,剩下的是莫名其妙被罵得滿頭包的所謂草莓族
醫師。
當時電子媒體幾乎二十四小時不停痛罵醫界,持續了三、四星期。罵一個月之後,有位記
者問我:台灣的白色巨塔是不是就要倒了?真是可笑!媒體自我催眠到確認台灣醫界已經
極度腐敗而即將崩壞,相信很多民眾也這樣被催眠著。
這次事件的確值得醫界檢討,但被引申為台灣醫界極度腐敗,則是媒體的不公與醫界的不
幸。當時台北市市長兩度評論:「救人的人一直被追究,打人的人好像沒人理會」。這是
當時新聞報導中,唯一由第三者說出的持平之論。
醫病緊張的後遺症
有次對一位醫藥記者抱怨媒體過度宣染,她承認媒體對待醫界比較嚴苛。但她說這是因為
醫師與個人生死有關,當然要受更嚴格的監督。這種看法似是而非,醫師已經受到醫師法
等比一般行業更嚴格的規範,濫加過度批評,並將不合理的要求與壓力加諸醫師身上,對
病患權益的保障可能有害無益。
因為醫療糾紛太多,許多醫師採取防衛性醫療,願意從事重症醫療的人才也逐漸減少。一
般人總認為重症醫療的式微與健保給付有關,卻未認真考慮到醫病關係緊張這個重要因素
,更未找到解決之道。醫師既然與個人健康生死有關,卻過度責罵助人之人,或動不動就
告上法院,是社會公義嗎?
自律的醫界
醫界面對各種指責,是不停地自律。醫師被要求每年修習醫學倫理積分,醫院被要求被不
停地評鑑。好像找不到其他行業像醫師這樣,收入急速減少、費盡心力提升品質,卻被罵
得愈來愈不堪。前輩驕傲地說,台灣醫師是所有行業中最自律的一群。但是,這些自律並
沒有讓緊張的醫病關係得到緩和,醫療糾紛與訴訟案件仍然繼續增加,對醫師不禮貌的行
為則變本加厲。
醫界的代溝
病人對醫師不禮貌、不尊重的傾向愈來愈嚴重,是大部分醫師的共同體認,但醫界前輩似
無所悉。個人認為,醫界一直存在著一條嚴重的代溝。不合理的醫病互動大多發生在年輕
醫師,資深醫師被不禮貌對待的機會較少。這就好像前述大陸婦產科資深醫師的經驗,她
在數年後才體會學生所說的話。
筆者一直懷疑,醫界前輩並不瞭解病患日趨嚴苛的不合理態度。好幾年前,我曾經就教於
一位極資深的前輩,問他有沒有覺得病患愈來愈不禮貌,那位前輩回答並沒有這種感覺。
最近我聽另一位前輩說,他最近覺得病患的態度真的愈來愈不客氣。這就是醫界的代溝,
病患通常對資深醫師比較客氣,所以前輩感受不到不合理的氣氛,有些甚至已經不再行醫
,但他們卻是醫界的代表與政策制定者。
溝通不夠?
醫療糾紛的起因,大多被聲稱是醫師解釋不夠、醫病溝通不良。大家必須注意,醫學專業
本就很難讓病患完全瞭解。例如最近一次門診,我向病童家屬解釋罹患的是肺炎。家屬則
反覆詢問:是感冒嗎?不是感冒是肺炎?是發燒太久引起肺炎?是感冒引起肺炎?解釋半
天,突然又冒出一個問題:「是嚴重感冒嗎?」。要將一個肺炎的診斷解釋清楚,有時就
這麼困難。
此外,新聞媒體出現的負面描述,都會被不滿的病患引用。除了解釋不清楚之外,還常見
沒有同理心、沒有愛心之類的指責。這些濫加指責的情形,常讓年輕「草莓族」十分苦惱
。例如,兒科醫師沒有一針打上血管,家長很常見的罵法是:妳(你)沒有醫德!奇怪了,
打針跟醫德有何關係?
各種醫療糾紛的常見原因,包括了家屬的內疚情緒需要投射,或摻雜了金錢賠償的因素。
這些都幾乎不會出現在醫療糾紛原因的統計中,因為病家會引述媒體常見的時髦用語,來
加強己方陳訴的正當性。
失衡的醫病關係
因為溝通不良被認定是糾紛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強申訴管道被認為可以減少糾紛。所有醫
院都有這種申訴,而且大多會要求被申訴對象說明回覆。筆者也三不五時要寫這種「悔過
書」,但很多申訴只是病方在發洩情緒。例如有人投訴,這位醫師能力不足,看病看很慢
,讓他等很久;輪到看病後,卻一下子就看完了。這位病家到底是要醫師看快一點?還是
看慢一點?他真正的要求是,看別人隨便看,自己則要慢慢看。
申訴還算客氣的,有些則上網指名道姓控訴醫師,將醫師所有作為描述得像牛鬼蛇神一樣
。在開放的社會,大家都有發言的權利,但醫師沒有申訴的權利。不知道有沒有人檢討過
,這樣的申訴有沒有減緩醫病緊張?是否會讓民眾愈來愈苛求醫師?
尋找台灣醫界的春天
2008年一項研究發現,台灣平均每三個月就有一名醫師被定罪,創下世界紀錄。在這種環
境下,無怪乎大部分醫師均自覺不快樂。雖然此類事件很少見,但只要遇上一件不合理的
醫療糾紛或判決,就會嚴重打擊士氣。台灣醫界的寒冬已經持續多年,希望睿智的領導者
能體認醫病緊張的真正根源,否則春天將永遠不會來到。
本站提供的健康資訊為一般性的參考資料,生病時應該讓醫師親自診視才能得到最適當的
醫療。
網站外觀改版:2003.10.01
Copyright(C) 台大醫院小兒部李秉穎醫師
上次更新:2011年03月16日
--
2005年11月12日民生報報導,台灣環台醫療策略聯盟協會發表「醫師健康行為與認知」調
查報告,結果顯示只有三成多的醫師覺得自己很快樂。原因或許與該報導所稱的「工時超
長、生活緊繃、壓力過大」有關,筆者則認為最重要的是日漸惡化的環境。
愈來愈緊張的醫病關係
醫師的壓力愈來愈大,跟醫病關係緊張很有關係。至於醫病緊張的原因,大多數人都認為
這是無可避免的風潮,或是自由開放的必然。民眾要求愈來愈多,醫界就應該更自律。
筆者初任兒科醫師時,常碰到打十幾針打不上的兒童病患。家屬大多會安慰我說,醫師辛
苦了,休息一下吧。我問現在的住院醫師,什麼是他們最煩惱的事情。他們說是打一針打
不上,被家長責罵。最近看到一則電視報導,一位婦人靜脈注射打了幾針,出現淤青,要
求診所負責。心想,世界變了,這樣也可以告上電視?那兒科醫師豈不一天到晚被告。
世界的趨勢
醫病關係愈來愈緊張,似乎是世界各國的趨勢,但有程度上的不同。一般來說,愈貧窮的
國家,愈沒有這種問題。似乎有這麼一個道理:貧窮使人沒有太多慾望,也愈容易滿足;
富有使人要求更多,也愈容易挑剔。
好幾年前,就聽說中國大陸的醫病關係很差,告醫師、罵醫師、打醫師的情形不會比台灣
好多少。最近有位大陸婦產科資深醫師告訴我,以前她都教學生,我們是病人的朋友,應
該用這種態度對待病患。沒想到她的學生立刻反駁,說老師不對,病人是我們的敵人!她
頗覺不可思議,但最近的經驗,卻也讓她逐漸認同學生的看法。這是同時存在中國大陸與
台灣醫界的一種代溝:資深者對於醫病關係的體認,常不如資淺者敏銳。
台灣的自我風潮
病患的高姿態,是醫病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高姿態不只表現在醫病關係,也表現在
其他層面。飛機乘客罷機,似乎只出現在台灣。也有台灣旅客趕不上飛機,大鬧巴黎機場
結果被抓起來。近代的台灣人習於自己仲裁,不考慮他人的感受與權利。台灣虐童事件愈
來愈多,虐狗、虐貓也不少見,這是自由開放的必然嗎?
2010年6月21日教育部公布「日行一善」全國民意調查,四成七民眾認為周遭的人不太有
或沒有公德心。天下雜誌於2009年7月發表的「奧客大調查」,發現奧客的特徵是年輕、
居住北部、科技新貴,這些特徵符合前述愈富有要求愈多的原則。要求愈多的人是否愈快
樂?答案剛好相反。2010年9月1日中國時報報導,台灣人的壓力愈來愈大,一項調查顯示
四分之一受訪者都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
只要我喜歡症候群
2001年我受邀定期替康健雜誌寫專欄,我以「只要我喜歡症候群」描述這種自我的風潮 (
收錄於個人網站:http://olddoc.tmu.edu.tw/pinging/comment/co017.htm)。我說這種
疾病發作時會持續出現「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的囈語,病人只看到自身權益,看
不到別人的尊嚴與權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開始變得功利而無情。追溯這種疾病的病因,
最重要的是對民主與自由概念的過度擴張。民主概念中的「服從多數,尊重少數」,被擴
張成「服從我!尊重我!」;自由概念中的「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範圍」,被扭曲成「
以不侵犯我的自由為範圍」。
前述觀點算是自由開放主流思潮中的異端,該文發表後,我的專欄隨即被康健雜誌停掉。
之後,我幾乎看不到類似批評。2010年11月15日台大舉行八十二周年校慶大會,獲頒名譽
博士學位的胡佛先生致詞時批評,現今社會風氣「散亂、貪婪、虛浮、功利」,充斥放縱
及民粹導向的價值觀。他又說,現在很多人認為「只要我喜歡,沒有什麼不可以」,卻不
懂尊重他人,導致社會「太放縱、太民粹」,應該重拾共同的規範及道德價值。
幾年過去,我終於聽到類似的聲音。但是,台灣的陳痾已深。
醫師形象的低落
醫病關係愈來愈緊張,也與醫師形象低落有關。當醫師失去助人者的形象時,民眾眼中的
醫師變成賺錢者、受雇者,甚至是作弊者、貪婪者,自然常遭到指責。筆者認為醫師形象
低落的原因,跟醫界少數害群之馬固然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媒體、健保與某些基金會。
大陸醫師說,他們的新聞媒體不能批評時政,所以常常報導醫界負面新聞,導致醫界形象
低落,造成醫病關係極度緊張。台灣也是這樣,醫界的負面新聞具有高度吸睛效果,媒體
遂習於誇大報導,其見報率超越了其他重大犯罪新聞。健保局則可能因為一直被質疑未能
有效監督,導致健保虧損,所以不停釋出健保違規的訊息,以證實已經盡力。這種邀功的
作法,不但讓醫師形象日益低落,反而讓民眾更相信健保費率根本不需要調高。
誇張的新聞媒體
2005年1月的邱姓女童受虐事件,是媒體誇張報導的典型事例。當時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值
班醫師判斷錯誤,將命在旦夕的受虐女童從台北市轉到遙遠的沙鹿,大家把女童的死亡完
全歸咎於這錯誤的決定。部分醫界人士馬上參與韃伐,說年輕醫師都是草莓族,說這暴露
出醫學倫理、醫德喪失的問題,說醫療品質日益低落。
這些權威的講法,讓民眾相信台灣醫師的倫理觀念愈來愈差、醫療品質則日益低落。這些
批評可以得到民眾的讚賞,但也重擊了醫界、造成了誤解、加深了醫病緊張。回想筆者的
學生時代,只有少數主治醫師例行巡視病人,一週查房一、二次就算認真的,但是假日都
沒有主治醫師。過去紅包文化盛行,公立醫院醫師常常晚上兼差賺錢。現在主治醫師包括
假日在內每天查房,沒有紅包、沒有兼差,剩下的是莫名其妙被罵得滿頭包的所謂草莓族
醫師。
當時電子媒體幾乎二十四小時不停痛罵醫界,持續了三、四星期。罵一個月之後,有位記
者問我:台灣的白色巨塔是不是就要倒了?真是可笑!媒體自我催眠到確認台灣醫界已經
極度腐敗而即將崩壞,相信很多民眾也這樣被催眠著。
這次事件的確值得醫界檢討,但被引申為台灣醫界極度腐敗,則是媒體的不公與醫界的不
幸。當時台北市市長兩度評論:「救人的人一直被追究,打人的人好像沒人理會」。這是
當時新聞報導中,唯一由第三者說出的持平之論。
醫病緊張的後遺症
有次對一位醫藥記者抱怨媒體過度宣染,她承認媒體對待醫界比較嚴苛。但她說這是因為
醫師與個人生死有關,當然要受更嚴格的監督。這種看法似是而非,醫師已經受到醫師法
等比一般行業更嚴格的規範,濫加過度批評,並將不合理的要求與壓力加諸醫師身上,對
病患權益的保障可能有害無益。
因為醫療糾紛太多,許多醫師採取防衛性醫療,願意從事重症醫療的人才也逐漸減少。一
般人總認為重症醫療的式微與健保給付有關,卻未認真考慮到醫病關係緊張這個重要因素
,更未找到解決之道。醫師既然與個人健康生死有關,卻過度責罵助人之人,或動不動就
告上法院,是社會公義嗎?
自律的醫界
醫界面對各種指責,是不停地自律。醫師被要求每年修習醫學倫理積分,醫院被要求被不
停地評鑑。好像找不到其他行業像醫師這樣,收入急速減少、費盡心力提升品質,卻被罵
得愈來愈不堪。前輩驕傲地說,台灣醫師是所有行業中最自律的一群。但是,這些自律並
沒有讓緊張的醫病關係得到緩和,醫療糾紛與訴訟案件仍然繼續增加,對醫師不禮貌的行
為則變本加厲。
醫界的代溝
病人對醫師不禮貌、不尊重的傾向愈來愈嚴重,是大部分醫師的共同體認,但醫界前輩似
無所悉。個人認為,醫界一直存在著一條嚴重的代溝。不合理的醫病互動大多發生在年輕
醫師,資深醫師被不禮貌對待的機會較少。這就好像前述大陸婦產科資深醫師的經驗,她
在數年後才體會學生所說的話。
筆者一直懷疑,醫界前輩並不瞭解病患日趨嚴苛的不合理態度。好幾年前,我曾經就教於
一位極資深的前輩,問他有沒有覺得病患愈來愈不禮貌,那位前輩回答並沒有這種感覺。
最近我聽另一位前輩說,他最近覺得病患的態度真的愈來愈不客氣。這就是醫界的代溝,
病患通常對資深醫師比較客氣,所以前輩感受不到不合理的氣氛,有些甚至已經不再行醫
,但他們卻是醫界的代表與政策制定者。
溝通不夠?
醫療糾紛的起因,大多被聲稱是醫師解釋不夠、醫病溝通不良。大家必須注意,醫學專業
本就很難讓病患完全瞭解。例如最近一次門診,我向病童家屬解釋罹患的是肺炎。家屬則
反覆詢問:是感冒嗎?不是感冒是肺炎?是發燒太久引起肺炎?是感冒引起肺炎?解釋半
天,突然又冒出一個問題:「是嚴重感冒嗎?」。要將一個肺炎的診斷解釋清楚,有時就
這麼困難。
此外,新聞媒體出現的負面描述,都會被不滿的病患引用。除了解釋不清楚之外,還常見
沒有同理心、沒有愛心之類的指責。這些濫加指責的情形,常讓年輕「草莓族」十分苦惱
。例如,兒科醫師沒有一針打上血管,家長很常見的罵法是:妳(你)沒有醫德!奇怪了,
打針跟醫德有何關係?
各種醫療糾紛的常見原因,包括了家屬的內疚情緒需要投射,或摻雜了金錢賠償的因素。
這些都幾乎不會出現在醫療糾紛原因的統計中,因為病家會引述媒體常見的時髦用語,來
加強己方陳訴的正當性。
失衡的醫病關係
因為溝通不良被認定是糾紛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強申訴管道被認為可以減少糾紛。所有醫
院都有這種申訴,而且大多會要求被申訴對象說明回覆。筆者也三不五時要寫這種「悔過
書」,但很多申訴只是病方在發洩情緒。例如有人投訴,這位醫師能力不足,看病看很慢
,讓他等很久;輪到看病後,卻一下子就看完了。這位病家到底是要醫師看快一點?還是
看慢一點?他真正的要求是,看別人隨便看,自己則要慢慢看。
申訴還算客氣的,有些則上網指名道姓控訴醫師,將醫師所有作為描述得像牛鬼蛇神一樣
。在開放的社會,大家都有發言的權利,但醫師沒有申訴的權利。不知道有沒有人檢討過
,這樣的申訴有沒有減緩醫病緊張?是否會讓民眾愈來愈苛求醫師?
尋找台灣醫界的春天
2008年一項研究發現,台灣平均每三個月就有一名醫師被定罪,創下世界紀錄。在這種環
境下,無怪乎大部分醫師均自覺不快樂。雖然此類事件很少見,但只要遇上一件不合理的
醫療糾紛或判決,就會嚴重打擊士氣。台灣醫界的寒冬已經持續多年,希望睿智的領導者
能體認醫病緊張的真正根源,否則春天將永遠不會來到。
本站提供的健康資訊為一般性的參考資料,生病時應該讓醫師親自診視才能得到最適當的
醫療。
網站外觀改版:2003.10.01
Copyright(C) 台大醫院小兒部李秉穎醫師
上次更新:2011年03月16日
--
Tags:
牙齒保健
All Comments
By Lydia
at 2011-03-16T22:29
at 2011-03-16T22:29
By Enid
at 2011-03-17T13:38
at 2011-03-17T13:38
By Enid
at 2011-03-20T05:48
at 2011-03-20T05:48
By Irma
at 2011-03-21T06:09
at 2011-03-21T06:09
By Rosalind
at 2011-03-21T16:06
at 2011-03-21T16:06
By Skylar Davis
at 2011-03-22T04:50
at 2011-03-22T04:50
By Ivy
at 2011-03-26T03:18
at 2011-03-26T03:18
By Lily
at 2011-03-31T03:02
at 2011-03-31T03:02
By Megan
at 2011-03-31T05:17
at 2011-03-31T05:17
By Victoria
at 2011-04-02T20:23
at 2011-04-02T20:23
By Queena
at 2011-04-05T06:58
at 2011-04-05T06:58
By Leila
at 2011-04-06T07:59
at 2011-04-06T07:59
By Ivy
at 2011-04-09T11:37
at 2011-04-09T11:37
By Caitlin
at 2011-04-09T23:56
at 2011-04-09T23:56
By Rebecca
at 2011-04-14T20:50
at 2011-04-14T20:50
By Regina
at 2011-04-18T01:42
at 2011-04-18T01:42
By Faithe
at 2011-04-19T08:51
at 2011-04-19T08:51
By Emma
at 2011-04-22T05:37
at 2011-04-22T05:37
By Tom
at 2011-04-22T11:40
at 2011-04-22T11:40
By William
at 2011-04-24T09:39
at 2011-04-24T09:39
By Catherine
at 2011-04-27T11:32
at 2011-04-27T11:32
By Anthony
at 2011-04-28T13:57
at 2011-04-28T13:57
By Margaret
at 2011-04-30T15:44
at 2011-04-30T15:44
By Heather
at 2011-04-30T21:35
at 2011-04-30T21:35
By Daph Bay
at 2011-05-05T09:29
at 2011-05-05T09:29
By Noah
at 2011-05-06T14:31
at 2011-05-06T14:31
By Daph Bay
at 2011-05-10T18:46
at 2011-05-10T18:46
By Agnes
at 2011-05-13T20:54
at 2011-05-13T20:54
By Freda
at 2011-05-17T16:51
at 2011-05-17T16:51
By David
at 2011-05-22T09:44
at 2011-05-22T09:44
By Jacky
at 2011-05-23T19:30
at 2011-05-23T19:30
By Megan
at 2011-05-24T05:20
at 2011-05-24T05:20
By Brianna
at 2011-05-26T04:33
at 2011-05-26T04:33
By Rachel
at 2011-05-27T11:41
at 2011-05-27T11:41
By Hedwig
at 2011-05-31T05:15
at 2011-05-31T05:15
By Rachel
at 2011-06-01T18:41
at 2011-06-01T18:41
By Ursula
at 2011-06-05T19:49
at 2011-06-05T19:49
By Lily
at 2011-06-08T13:23
at 2011-06-08T13:23
By Dinah
at 2011-06-09T07:50
at 2011-06-09T07:50
By Donna
at 2011-06-12T21:05
at 2011-06-12T21:05
By Daph Bay
at 2011-06-17T08:02
at 2011-06-17T08:02
By Rosalind
at 2011-06-18T09:01
at 2011-06-18T09:01
By Eden
at 2011-06-21T00:40
at 2011-06-21T00:40
By Gary
at 2011-06-21T02:22
at 2011-06-21T02:22
By Audriana
at 2011-06-22T17:24
at 2011-06-22T17:24
By Leila
at 2011-06-24T06:01
at 2011-06-24T06:01
By Cara
at 2011-06-28T00:21
at 2011-06-28T00:21
By Jack
at 2011-07-02T10:58
at 2011-07-02T10:58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1-07-03T04:08
at 2011-07-03T04:08
By Audriana
at 2011-07-04T12:34
at 2011-07-04T12:34
By Carol
at 2011-07-07T05:14
at 2011-07-07T05:14
By Eden
at 2011-07-11T05:42
at 2011-07-11T05:42
By Gilbert
at 2011-07-14T01:54
at 2011-07-14T01:54
By Harry
at 2011-07-14T17:19
at 2011-07-14T17:19
By Frederic
at 2011-07-15T20:13
at 2011-07-15T20:13
By Mason
at 2011-07-18T01:45
at 2011-07-18T01:45
By Ophelia
at 2011-07-18T12:31
at 2011-07-18T12:31
By Kristin
at 2011-07-21T11:58
at 2011-07-21T11:58
By Suhail Hany
at 2011-07-22T02:25
at 2011-07-22T02:25
By Callum
at 2011-07-22T07:56
at 2011-07-22T07:56
By Freda
at 2011-07-22T10:05
at 2011-07-22T10:05
By Genevieve
at 2011-07-23T18:08
at 2011-07-23T18:08
By Susan
at 2011-07-25T23:37
at 2011-07-25T23:37
By Jake
at 2011-07-27T22:43
at 2011-07-27T22:43
By Rae
at 2011-07-30T13:43
at 2011-07-30T13:43
By Caroline
at 2011-08-04T12:58
at 2011-08-04T12:58
By Yedda
at 2011-08-04T15:33
at 2011-08-04T15:33
By Irma
at 2011-08-04T19:53
at 2011-08-04T19:53
By Zora
at 2011-08-05T10:57
at 2011-08-05T10:57
By William
at 2011-08-09T19:57
at 2011-08-09T19:57
By Andrew
at 2011-08-10T21:14
at 2011-08-10T21:14
By Elvira
at 2011-08-12T10:13
at 2011-08-12T10:13
By Anonymous
at 2011-08-14T22:09
at 2011-08-14T22:09
By Isabella
at 2011-08-15T07:00
at 2011-08-15T07:00
By Agatha
at 2011-08-19T20:40
at 2011-08-19T20:40
By Andy
at 2011-08-21T11:43
at 2011-08-21T11:43
By George
at 2011-08-24T10:04
at 2011-08-24T10:04
By Lauren
at 2011-08-25T20:44
at 2011-08-25T20:44
By Tracy
at 2011-08-29T00:29
at 2011-08-29T00:29
By Elma
at 2011-08-29T03:02
at 2011-08-29T03:02
By Catherine
at 2011-08-29T06:09
at 2011-08-29T06:09
By Frederic
at 2011-08-31T09:16
at 2011-08-31T09:16
By Tom
at 2011-09-04T15:09
at 2011-09-04T15:09
By Audriana
at 2011-09-07T22:39
at 2011-09-07T22:39
By Quanna
at 2011-09-11T06:11
at 2011-09-11T06:11
By Yuri
at 2011-09-15T12:22
at 2011-09-15T12:22
By Lauren
at 2011-09-18T20:20
at 2011-09-18T20:20
By Michael
at 2011-09-21T19:30
at 2011-09-21T19:30
By Joseph
at 2011-09-26T13:57
at 2011-09-26T13:57
By Yuri
at 2011-09-27T15:02
at 2011-09-27T15:02
By Thomas
at 2011-09-29T00:17
at 2011-09-29T00:17
By Ida
at 2011-09-29T19:16
at 2011-09-29T19:16
By Ursula
at 2011-10-02T13:28
at 2011-10-02T13:28
By Brianna
at 2011-10-02T17:05
at 2011-10-02T17:05
By Lauren
at 2011-10-03T14:15
at 2011-10-03T14:15
By Tom
at 2011-10-08T08:46
at 2011-10-08T08:46
By Jacky
at 2011-10-11T11:38
at 2011-10-11T11:38
By Kristin
at 2011-10-14T03:48
at 2011-10-14T03:48
By Agnes
at 2011-10-17T00:33
at 2011-10-17T00:33
By Anthony
at 2011-10-21T17:01
at 2011-10-21T17:01
By Mia
at 2011-10-23T13:01
at 2011-10-23T13:01
By Olivia
at 2011-10-23T21:14
at 2011-10-23T21:14
By Jack
at 2011-10-25T11:04
at 2011-10-25T11:04
By Edward Lewis
at 2011-10-28T18:44
at 2011-10-28T18:44
By Hamiltion
at 2011-10-30T10:07
at 2011-10-30T10:07
By Lily
at 2011-11-01T13:17
at 2011-11-01T13:17
By Bennie
at 2011-11-06T07:30
at 2011-11-06T07:30
By Anonymous
at 2011-11-10T05:59
at 2011-11-10T05:59
By Skylar Davis
at 2011-11-13T09:55
at 2011-11-13T09:55
By Olivia
at 2011-11-15T12:58
at 2011-11-15T12:58
By Ingrid
at 2011-11-16T18:00
at 2011-11-16T18:00
By Donna
at 2011-11-19T20:57
at 2011-11-19T20:57
By Frederica
at 2011-11-24T10:03
at 2011-11-24T10:03
By Elma
at 2011-11-28T09:21
at 2011-11-28T09:21
By Ida
at 2011-11-28T15:14
at 2011-11-28T15:14
By Thomas
at 2011-11-30T11:44
at 2011-11-30T11:44
By Selena
at 2011-12-01T23:21
at 2011-12-01T23:21
Related Posts
埋伏齒可以用矯正的方式拔出嗎?
By Freda
at 2011-03-16T19:27
at 2011-03-16T19:27
關於矯正 牙齒搖晃
By Faithe
at 2011-03-16T19:20
at 2011-03-16T19:20
請問不打骨釘矯正可以改善牙骨爆嗎?苦惱~~~
By Anthony
at 2011-03-16T19:12
at 2011-03-16T19:12
牙醫師其實患者要的不多...
By Jacob
at 2011-03-16T16:45
at 2011-03-16T16:45
要拔牙了
By Hazel
at 2011-03-16T15:05
at 2011-03-16T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