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 v.s 人工假牙 - 牙齒保健
By Franklin
at 2016-11-24T12:31
at 2016-11-24T12:31
Table of Contents
這篇是留給未來婊人用的文
以後就只要貼個文章代碼敲方便
-------以下是給某些覺得牙橋比較好的腦殘看的:--------
幫一般人估個價: 牙釘不算錢好了,牙套一顆1W,植牙一顆8W
來,這是你心目中的第一次做牙橋,花了3萬
http://imgur.com/a/6hZkk
然後這是你心目中的第二次做牙橋,目前總共花了7萬 (4+3)
http://imgur.com/a/D9UMk
接下來是你心目中的第三次做牙橋,目前總共花了11萬 (4+4+3)
http://imgur.com/a/c7UIq
有腦子的人會收手趕快變這樣,目前總共花了 28萬 (4+4+3+1+16)
http://imgur.com/a/hHl2e
---------------------不過,這邊要看緣分--------------------------------
但是某些沒腦的病人或是沒腦的醫生會幫你繼續變這樣 目前總共花了 16萬 (5+4+4+3)
http://imgur.com/a/jvZ5X (再繼續延伸變5顆的牙橋)
然後你就會變成潘仔變下面這樣,總共花了40萬 (24+5+4+4+3)
http://imgur.com/a/Pd8dN
-----------------------------------------------------------------------
人家一開始花個8萬就結束的事情有人要選28萬以上的路也是蠻有趣的啦
階級還真的是會複製的耶
延伸閱讀:
資深牙醫的良心告白:能做假牙就不要植牙!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6762
這篇真的讓牙醫多賺好多喔,根本就是大陰謀阿,不說了,人家要去挑跑車惹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引述《LisaOno (小野麗莎)》之銘言:
: 在考慮要不要植牙的人可以先參考一下這篇文章,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 http://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6762
: 資深牙醫的良心告白:能做假牙就不要植牙!
: 康健雜誌171期2012.11.01 作者:鄭光顯
: 圖片來源 : 鄭佳玲
: 《康健》在2012年9月推出「牙醫沒說的植牙三大陷阱」後,陸續有多位牙醫來信說明臨
: 床經驗是能做假牙就不要做植牙。選其中一篇供讀者參考。
: 我詳細研讀《康健》「牙醫沒說的植牙三大陷阱」之後,同意這篇文章大致所言真實,很
: 少有刊物談論如此詳盡。但還有其他陷阱需要補充,畢竟許多人對於該不該做植牙或假牙
: 仍霧煞煞,且對這部份的醫療品質存著許多迷思,決定寫下多年來的臨床心得,跟大家分
: 享。
: Q1植牙較優於復假牙治療?
: 任何醫療的最大目標應該是:治療者願意提供較省時、省錢、簡單不複雜、安全的診斷及
: 治療方法,且以病人利益為首要考量。
: 可惜,醫療在資本主義影響下傾向商業化,植牙已不是「林來瘋」而是「植牙瘋」,成為
: 最夯的醫療方法,這是因為多數民眾及牙醫師被誤導的結果。
: 植牙是缺牙時的治療方式之一,但非首選,是沒有辦法的最終選擇。在許多狀況下,傳統
: 假牙不管是固定或活動假牙,仍能有不錯的效果。大部份情況都不是非用植牙醫療不可(
: 殺雞不必用牛刀)。但是想在傳統假牙醫療模式中得到高水準的醫療,並不容易,許多醫
: 療者趁機鼓吹植牙有多棒。
: 執業牙醫30年來,我常接獲假牙不舒適、到處求醫都沒辦法得到滿意解決的病人說:「不
: 知道,也無從選擇何者有較高明醫術的治療者,而困擾不已。」
: 因為許多病人及醫療提供者不太清楚成功療法的標準,就算病人「感覺還算不錯」,但在
: 達人的檢視下,離成功標準還遠呢!因為病人往往使用植牙一段時間後,不良狀況才會慢
: 慢浮現。
: 傳統假牙的治療模式比植牙悠久。一項大規模文獻研究發現,傳統固定式假牙10年的生物
: 性併發症,如再度蛀牙、牙周病變、牙髓病變及生物機械性併發症例如假牙鬆脫、斷裂等
: ,約一成左右;但植牙後五年,植體周圍炎(牙床骨、牙齦發炎)、植體零件鬆脫、斷裂
: 、人工牙根及復假牙鬆脫、斷裂、失敗等約二~五成。
: Q2植牙屬侵入性醫療,比傳統假牙風險高?
: 植牙除了傷口有感染的風險,其他像是傷口出血、傷口疼痛、傷口腫脹或癒合不良、局部
: 麻醉風險、因併發症或手術效果不如預期,必要時仍需再度手術及其他治療。
: 特殊性症狀者如:骨髓炎、蜂窩組織炎、鼻竇炎、敗血症、皮下氣腫、臉部皮膚瘀血腫脹
: ,顏面嘴唇、下頷、牙齒或舌頭暫時或永久性麻痺感,開口困難,口內疤痕形成,需要附
: 加額外的手術材料,包括軟或硬組織,植牙失敗再度手術取出,在第二度手術前,人工牙
: 根可能提早外露而看得見。
: 根據一項研究指出,比較嚴重的還有傷到下頷神經,造成嘴唇、牙齒、舌頭永久性麻痺的
: 約有5~15%。至於其他少見併發症像是傷及舌下血管出血,造成呼吸窘迫而成植物人,
: 或上顎鼻竇手術發炎而致死。
: Q3傳統假牙的缺點?
: 傳統假牙也有缺點,例如會損傷兩邊要固定的自然牙、牙齒有時要抽神經等,不過,多跟
: 治療品質有關,並不是常態。我有個患者上顎、下顎接受植牙,上顎幾年後植體從鼻孔穿
: 出,失敗,做了四、五副全口活動假牙,陸陸續續都出現狀況,令他很不滿意,直到重做
: 全口假牙,才說從此不用假牙黏著劑,吃飯、說話可以比較穩,不會脫落,可以吃比較硬
: 的花生,吃東西也較有味道,體重也慢慢增加。
: Q4植牙愈來愈多併發症,造成醫療糾紛?
: 許多人不知道,人工牙根與自然牙根在先天設計上大不同。自然牙先天具有自我保護功能
: ,避免過多不正常咬力傷害自己及其周圍的支持組織,減少損害。
: 人工牙根的材質,其大小、方向、型態,無法像自然牙內及牙周膜含有敏銳的感覺神經等
: 構造,用久了會對周邊組織造成損傷而不自知,就像糖尿病病人如果腳部神經失去知覺,
: 受傷時並不自知而易感染一樣。所以,人工牙根無法完全取代自然牙的全部功能。
: 傳統固定式假牙利用自然牙,當然較具優勢。缺牙時,能夠應用傳統假牙復方式為首選考
: 量。
: 而且國內外有別,國外高水準國家的傳統假牙治療費用比植牙還貴;國內則相反,傳統假
: 牙復水準普遍不如國際水準,既然植牙收費較高,就會鼓吹植牙,造成浮濫。愈來愈多人
: 植牙(2006年植牙數量是2002年的4倍),當然併發症愈來愈多顯現。
: 植牙專家Stuart.J.Froum說,原先植牙都是對軟、硬組織較內行的口腔外科及牙周病專家
: 執行治療;現在則是愈來愈多功力參差不齊的牙醫加入行列,當然會增加其併發症,且植
: 牙在大學教育並沒有深入的探討,也沒有臨床實際訓練及經驗,許多牙醫師畢業後,所受
: 的繼續教育多由植牙廠商或私人教師來提供,也未必深入,鮮少認知併發症的林林總總。
: 並且牙醫師在學習植牙時,講者的成功案例,是高度篩選的結果,避開高風險的病人與病
: 況,號稱高的成功率,只是顯示存活率而已。一項研究顯示,約25~50%的植牙病患,在
: 日後會引起植體牙周炎,造成疼痛、患側不敢咬東西。
: 在水準較高的國家是由對牙周病、口腔外科等較有軟、硬組織處理經驗的牙醫操刀。但植
: 牙前的診斷、治療規劃及植下人工牙根後續的假牙復,仍需具高水準的復科牙醫製作配合
: 。
: 在國內通常由某一科牙醫統包整個治療過程,其品質如何,許多病人無法分辨。復製作或
: 咬合處理不當,引起顳顎關節障礙,頭、頸、口腔、顏面疼痛等併發症,時有所聞,大部
: 份病人初期時並無大礙,使用一段時間後感覺不適,嚴重時才會再度求醫。
: 所以,當你遇到牙醫宣稱植牙可以咬較硬的食物,比傳統假牙還好時,就要小心!事實上
: ,自然牙能夠及時分辨咬力的大小,以免咬力過大,傷到自己。
: 傳統假牙處理好,也照樣能吃比較硬的東西,但有些部分活動假牙及全口假牙能承受的力
: 量僅是自然牙的六分之一,因為植體先天上無自我保護神經。植牙後則自我感覺良好,殊
: 不知長期咬硬的食物,其實就是加速災難的開始。
: 文獻中常發現利用植入的人工牙根與自然牙合併使用的牙橋多年後,自然牙齒移位,證明
: 人工牙根缺乏運作人體精密的生物機械原理,易產生不平衡,咬合不穩,導致牙齒移位。
: 其實,不少的復及牙齒美容(前牙美容貼片)科醫師,對顳顎關節其病變原因、分類、診
: 斷、治療的深入了解、以及對咬合因素在整個咀嚼系統各部份的知識擁有得並不多。
: 咀嚼系統構造包括耳前關節、頭、頸、臉部肌肉、神經、韌帶、牙齒、黏膜、骨頭,其中
: 一個部位發生狀況,都會影響其他組織的健康,環環相扣。
: 整個系統一旦不平衡,久了就造成各部位的傷害,功能失常、疼痛。肇禍的原因很多,包
: 括植牙後的假牙製作不良,致使咬合不正常、引起顳關節障礙、頭、頸、顏面、口腔、牙
: 齒疼痛,例如頭痛、偏頭痛、耳痛、喉嚨部位講話久了會痛,吃東西、打哈欠耳前關節會
: 痛,關節有彈響,頸部疼痛、喉嚨有異物感、耳鳴等千奇百怪的症狀,到處求醫都不得緩
: 解,屢見不鮮。
: Q5如何判斷牙醫師的功力?
: 首先要能確認診斷、分析關節是否健康穩定,運用各種檢查工具和方法,詳細確認何種關
: 咬合大師道森曾經說:「現今畢業的牙醫師能夠擁有咬合知識、咀嚼系統、解剖、生理、
: 多數植牙後的假牙製作不良時,有時病人不會感到不舒服,就是感覺怪怪的,有時不太敢
: 總之,缺牙時,條件狀況就算不是良好,高品質的傳統假牙仍是首要考慮的選擇,它比較
: (手機發文排版不好的話請見諒)
-----
Sent from JPTT on my Sony E6853.
--
Tags:
牙齒保健
All Comments
By Poppy
at 2016-11-24T21:03
at 2016-11-24T21:03
By Lily
at 2016-11-29T04:45
at 2016-11-29T04:45
By Susan
at 2016-11-29T10:08
at 2016-11-29T10:08
By Kyle
at 2016-11-30T20:58
at 2016-11-30T20:58
By Skylar Davis
at 2016-12-05T02:20
at 2016-12-05T02:20
By Michael
at 2016-12-07T00:39
at 2016-12-07T00:39
By Anonymous
at 2016-12-08T05:22
at 2016-12-08T05:22
By Bennie
at 2016-12-12T08:17
at 2016-12-12T08:17
By Belly
at 2016-12-12T16:23
at 2016-12-12T16:23
By Steve
at 2016-12-13T01:32
at 2016-12-13T01:32
By Catherine
at 2016-12-16T17:23
at 2016-12-16T17:23
By Jessica
at 2016-12-18T18:03
at 2016-12-18T18:03
By Heather
at 2016-12-20T05:02
at 2016-12-20T05:02
By Robert
at 2016-12-22T19:24
at 2016-12-22T19:24
By Caitlin
at 2016-12-24T04:05
at 2016-12-24T04:05
Related Posts
維持器
By Ophelia
at 2016-11-24T11:58
at 2016-11-24T11:58
矯正回診時醫師把橡皮筋鬆開牙齒又變開了
By Genevieve
at 2016-11-24T08:16
at 2016-11-24T08:16
剛拆矯正器,維持器多久時間內該戴?
By Lauren
at 2016-11-23T23:49
at 2016-11-23T23:49
矯正計畫是先計畫好還是臨場反應呢
By Lauren
at 2016-11-23T23:14
at 2016-11-23T23:14
臼齒缺牙
By Liam
at 2016-11-23T23:09
at 2016-11-23T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