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痛痛 - 物理治療師們介紹啥是物理治療 - 健身
By Hedwig
at 2017-11-05T15:17
at 2017-11-05T15:17
Table of Contents
簡短回應一下,我覺得這裡有很多誤解:
1.復健科開立處方,一般不是命令物理治療師說你要帶他動右手舉九十度推牆。這樣是侵
吞治療師的專業性: 而是下醫囑,這個人有沾黏性肌腱炎,需要治療性超音波(根據1970
年代知名期刊的研究,雖然效果有爭議,但無害),電療止痛,伸展,治療性運動等等
2.如果說那位奧運隊醫,剛好是我知道這次的奧運隊醫,他治療好非常多運動選手,也用
兩針一次治療好我好幾個月有先找過治療師的下背痛,成本除了看診費用,0元
每個醫師和治療師都有看不好的病人,因為這科有太多不確定性,和太多研究中沒定論的
東西,有些是因為患者的特性
3.有些批評是有建設性的,但健保的極低成本模式和求快求量下,做不到。可以考慮去有
做自費的約診制診所或治療所。
4.認為醫師或治療師一定要懂重訓專有名詞一廂情願。懂當然很好,但每個人懂的運動不
同。不是只看重訓人士當然不見得懂,醫師或治療師的價值不在他懂你專項運動的機制和
給“你想像中的那種訓練"建議。
醫師是統籌疾病各系統問題,排除結構問題(看起來低價值的X光排除骨折骨腫瘤等等,不
是年輕就不會得癌症),下疾病診斷(譬如二頭肌腱鞘炎)。控制疼痛/侵入性處置……治療
師有功能性的診斷分析姿勢和針對疾病需要改善的方向去做訓練。你需要怎麼改變訓練,
醫師能給你的是(除非他對該專項特別了解): 二頭肌近六到八週不能舉太重,以無痛為原
則訓練/治療師可能給你的是你可以怎麼針對現在這個疾病訓練調整,如果想知道的是你
舉的詳細姿勢和組數怎麼針對更大重量加強,最主要的責任是你、你的防護員、你的教練
。醫師或治療師不可能碰到重訓的懂重訓,碰到腳踏車懂腳踏車,碰到拳擊懂拳擊,但醫
師醫師處理旋轉肌撕裂的時候最基本的處理,不是基於你做哪個運動,而是基於教科書上
大量的研究和前人經驗。可以用什麼藥打什麼針要不要開刀做什麼檢查,可以用哪些物理
療法跟需要物理治療(這裡我指處理當下問題的第一階段,並不包括疾病預防和訓練調整)
。
健保能給的就到這裡。因為醫師或健保底下的治療師沒有辦法跟你慢慢聊一小時。(教練
看你的動作一小時都不見得一次能完整找出你的動作錯誤,何況?)如果一診30-50個病人
,你有多少時間分析姿勢?
讓MD做PT的事,對PT有AT的期望,讓AT取代教練指揮比賽,應該不太合理吧。
這是期待上的落差。
5.成本上來說,在美國雖然直接找治療師是可以的,但老美大多數還是先找醫師,你得先
跟家醫科約時間,照了X光和拿幾顆藥,然後等他願意轉介專科醫師,然後治療師,幾個
月過去後,你的治療師先看一眼收一百美,然後問你願不願意接受一次兩百五十美/小時
的治療。
6.美國復健科醫師的薪水大概還是PT的三倍,不過因為兩者都太貴,加上自然醫學和整脊
師的門檻低權限又寬鬆,復健科多半和治療師處得不錯,了解彼此搭配的重要。
--
1.復健科開立處方,一般不是命令物理治療師說你要帶他動右手舉九十度推牆。這樣是侵
吞治療師的專業性: 而是下醫囑,這個人有沾黏性肌腱炎,需要治療性超音波(根據1970
年代知名期刊的研究,雖然效果有爭議,但無害),電療止痛,伸展,治療性運動等等
2.如果說那位奧運隊醫,剛好是我知道這次的奧運隊醫,他治療好非常多運動選手,也用
兩針一次治療好我好幾個月有先找過治療師的下背痛,成本除了看診費用,0元
每個醫師和治療師都有看不好的病人,因為這科有太多不確定性,和太多研究中沒定論的
東西,有些是因為患者的特性
3.有些批評是有建設性的,但健保的極低成本模式和求快求量下,做不到。可以考慮去有
做自費的約診制診所或治療所。
4.認為醫師或治療師一定要懂重訓專有名詞一廂情願。懂當然很好,但每個人懂的運動不
同。不是只看重訓人士當然不見得懂,醫師或治療師的價值不在他懂你專項運動的機制和
給“你想像中的那種訓練"建議。
醫師是統籌疾病各系統問題,排除結構問題(看起來低價值的X光排除骨折骨腫瘤等等,不
是年輕就不會得癌症),下疾病診斷(譬如二頭肌腱鞘炎)。控制疼痛/侵入性處置……治療
師有功能性的診斷分析姿勢和針對疾病需要改善的方向去做訓練。你需要怎麼改變訓練,
醫師能給你的是(除非他對該專項特別了解): 二頭肌近六到八週不能舉太重,以無痛為原
則訓練/治療師可能給你的是你可以怎麼針對現在這個疾病訓練調整,如果想知道的是你
舉的詳細姿勢和組數怎麼針對更大重量加強,最主要的責任是你、你的防護員、你的教練
。醫師或治療師不可能碰到重訓的懂重訓,碰到腳踏車懂腳踏車,碰到拳擊懂拳擊,但醫
師醫師處理旋轉肌撕裂的時候最基本的處理,不是基於你做哪個運動,而是基於教科書上
大量的研究和前人經驗。可以用什麼藥打什麼針要不要開刀做什麼檢查,可以用哪些物理
療法跟需要物理治療(這裡我指處理當下問題的第一階段,並不包括疾病預防和訓練調整)
。
健保能給的就到這裡。因為醫師或健保底下的治療師沒有辦法跟你慢慢聊一小時。(教練
看你的動作一小時都不見得一次能完整找出你的動作錯誤,何況?)如果一診30-50個病人
,你有多少時間分析姿勢?
讓MD做PT的事,對PT有AT的期望,讓AT取代教練指揮比賽,應該不太合理吧。
這是期待上的落差。
5.成本上來說,在美國雖然直接找治療師是可以的,但老美大多數還是先找醫師,你得先
跟家醫科約時間,照了X光和拿幾顆藥,然後等他願意轉介專科醫師,然後治療師,幾個
月過去後,你的治療師先看一眼收一百美,然後問你願不願意接受一次兩百五十美/小時
的治療。
6.美國復健科醫師的薪水大概還是PT的三倍,不過因為兩者都太貴,加上自然醫學和整脊
師的門檻低權限又寬鬆,復健科多半和治療師處得不錯,了解彼此搭配的重要。
--
Tags:
健身
All Comments
By Charlie
at 2017-11-06T22:34
at 2017-11-06T22:34
By Hazel
at 2017-11-11T13:20
at 2017-11-11T13:20
By Ursula
at 2017-11-13T02:07
at 2017-11-13T02:07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7-11-17T00:14
at 2017-11-17T00:14
By Lydia
at 2017-11-17T21:14
at 2017-11-17T21:14
By Doris
at 2017-11-20T18:47
at 2017-11-20T18:47
By Thomas
at 2017-11-22T17:51
at 2017-11-22T17:51
By Ethan
at 2017-11-26T11:36
at 2017-11-26T11:36
By Leila
at 2017-11-30T07:04
at 2017-11-30T07:04
By Skylar Davis
at 2017-12-01T07:51
at 2017-12-01T07:51
By Gary
at 2017-12-04T08:44
at 2017-12-04T08:44
By Cara
at 2017-12-04T13:24
at 2017-12-04T13:24
By Donna
at 2017-12-08T14:49
at 2017-12-08T14:49
By Bennie
at 2017-12-09T08:46
at 2017-12-09T08:46
By Oscar
at 2017-12-10T04:34
at 2017-12-10T04:34
By Callum
at 2017-12-12T11:37
at 2017-12-12T11:37
By Odelette
at 2017-12-16T09:24
at 2017-12-16T09:24
By Kumar
at 2017-12-17T14:37
at 2017-12-17T14:37
By Edwina
at 2017-12-19T07:51
at 2017-12-19T07:51
By Zenobia
at 2017-12-20T15:29
at 2017-12-20T15:29
By Barb Cronin
at 2017-12-23T10:57
at 2017-12-23T10:57
By Xanthe
at 2017-12-26T22:17
at 2017-12-26T22:17
By Regina
at 2017-12-30T15:18
at 2017-12-30T15:18
By Ida
at 2018-01-02T06:49
at 2018-01-02T06:49
By Eden
at 2018-01-05T18:29
at 2018-01-05T18:29
By Hedy
at 2018-01-09T09:04
at 2018-01-09T09:04
By Queena
at 2018-01-11T13:05
at 2018-01-11T13:05
By Lucy
at 2018-01-15T18:07
at 2018-01-15T18:07
By Tracy
at 2018-01-16T08:26
at 2018-01-16T08:26
By Agnes
at 2018-01-17T21:56
at 2018-01-17T21:56
By Doris
at 2018-01-20T20:41
at 2018-01-20T20:41
By Selena
at 2018-01-21T16:16
at 2018-01-21T16:16
By Frederica
at 2018-01-23T22:22
at 2018-01-23T22:22
By Carol
at 2018-01-25T15:32
at 2018-01-25T15:32
By Ina
at 2018-01-28T08:54
at 2018-01-28T08:54
By Mason
at 2018-01-31T15:40
at 2018-01-31T15:40
By Irma
at 2018-02-02T13:54
at 2018-02-02T13:54
By Christine
at 2018-02-06T03:13
at 2018-02-06T03:13
Related Posts
好事多ON 乳清口味交換/香草換巧克力
By Michael
at 2017-11-05T15:09
at 2017-11-05T15:09
台灣最強健力YouTuber Vlog
By Kelly
at 2017-11-05T15:05
at 2017-11-05T15:05
好痛痛 - 物理治療師們介紹啥是物理治療
By Edward Lewis
at 2017-11-05T13:40
at 2017-11-05T13:40
徵收my protein 藍莓起司
By Lauren
at 2017-11-05T12:39
at 2017-11-05T12:39
體脂肪過高被建議重訓增肌但要去跑馬拉松
By Zenobia
at 2017-11-05T12:37
at 2017-11-05T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