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訓練或治療方式,能取代所有 - 健身
By David
at 2021-05-02T18:13
at 2021-05-02T18:13
Table of Contents
大家好,我是物理治療師也是CSCS,很久沒在板上po文了,這篇文章可能會讓有些人不能接受,在這邊沒有要引戰,只是提供我個人的想法給大家參考。
https://imgur.com/c0f8CYT
「聽說中風後可以練重訓?」
「跑步會吃掉肌肉?但我覺得跑步讓我身體變得更舒服」
最近不管在治療師、教練圈,都在討論相關的議題。也有朋友或學生問我的看法。先說結
論,我認為「各種專業、訓練、治療等,就是因爲對他有需求、它的獨特性,因此而存在
」,因此,沒有哪種訓練方式最好、也沒有哪顆藥可以治百病,「不同的階段,需要的東
西不同;不同的疾病,有適合的藥物及對應方式」,我認為現在缺少的,不是誰比誰厲害
,哪個方式最好,而是,「怎麼讓不同需求的人,找到最適合他的方式」
https://imgur.com/Ag9J2gM
1. 每個專業跟訓練方式都是獨一無二,沒有誰能取代誰
「有氧訓練好,還是大重量訓練好?」
這就像是在問「騎機車好,還是開車好」,不同人、時間、經濟考量、距離等都是考量範
圍,因此,對於一位馬拉松選手,有氧訓練的比重較高,但不代表重量訓練不重要,只是
花費較少的時間在上面,因為彼此都有獨一無二的好處,透過有氧訓練增加最大攝氧量、
肌肉的微血管密度等;透過大重量訓練增進發力率、跑步經濟性、減少運動傷害等。
2. 結合不同專業及方法,達成近乎完美的結果
「不管是腦中風後、糖尿病都可以做重訓」
當病患狀況是穩定、且具足夠基本能力的,我認同。前提是負責重量訓練的人,要能分辨
「有沒有風險、狀況是不是穩定」,或先經這方面的專家確認過。目前教導重量訓練的多
為不同背景的教練、體育科班畢業,坦白說,當我看到教練在幫學生壓脊椎,我都會怕怕
的。
「確立自己的能力界線,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
例如開始帶一位中風的阿伯重訓,發現訓練時他的膝蓋沒有辦法伸到最直,怎麼判斷他是
『柔軟度不足』還是『痙攣(spasticity)』;或者,一位糖尿病的年輕女性在做完最後
一組深蹲,覺得很累、嘴唇稍微發白,是因為『訓練強度足夠』還是『已經低血糖(
hypoglycemia)』,然後倒地了,要怎麼處理。
https://imgur.com/hunRWqV
上述的例子,其實只要有經過醫療人員評估、給予建議,都可以讓學生更安心地訓練。神
經外科醫師確定腦部沒有再出血、物理治療師確定動作控制能力足夠、營養師確定飲食對
血糖的影響。
「不同專業、方法的結合,就像一手同花順一樣,每張牌都比Ace小,但只要花色對、順
序對,還是能勝過四張Ace」
https://imgur.com/05d16YZ
3. 只要能改善「他」的問題,就是好的方法
剛從醫院實習完,我曾覺得自己很厲害,不管是五十肩、腳踝扭傷、長期膝蓋痛、腰痛,
我只要用一雙手調整肌肉、關節等(又稱徒手治療),就可以處理好所有的問題。但很快
地,沒能「畢業(出院)」的病患越來越多,儘管老師想教我其他治療方式,我還是自以
為是地覺得自己的方法最好。
我們習慣用自己最厲害的武器,去做每件事情,但是有些盲點,就是要從別人的專業跟角
度才能看得到,「當別人手上拿著鑰匙就可以打開門,我們不需要堅持拿槌子硬要把所敲
爛」
https://imgur.com/kUQHXUR
現在,當我有處理一段時間沒好的病患、教了一段時間沒有進步的學生,我就轉介給不同
人,不管是防護員、教練、骨科醫師、疼痛科醫師、其他物理治療師、諮商心理師、營養
師、身心學專家。雖然我不是基督徒,但如果信仰能讓人度過生命的難關、緩解疼痛,為
什麼不?
4. 結論
近期看到有這樣的討論,我其實覺得蠻好的。因為彼此都有對自己訓練或治療的信念,
也有可能是開創現今科學或研究還沒有的新方法。只是在嘗試新的方式,也要小心翼翼,
先考量跟排除掉想得到的風險。就像疫苗一樣,要在短時間內做出來是非常困難的,因為
需要很多實驗來排除副作用跟風險。
目前不管是重訓界、運動產業沒有像疫情那麼急迫,如果能「排除掉既知的風險」其實並
不困難,就是專業合作、充實自己的能力、保持開放的態度、接受不同的觀點,寫這篇文
章也是希望提醒自己,如果哪天我也沒做到上面我說的,請我的好朋友們打醒我。
--
https://imgur.com/c0f8CYT
「聽說中風後可以練重訓?」
「跑步會吃掉肌肉?但我覺得跑步讓我身體變得更舒服」
最近不管在治療師、教練圈,都在討論相關的議題。也有朋友或學生問我的看法。先說結
論,我認為「各種專業、訓練、治療等,就是因爲對他有需求、它的獨特性,因此而存在
」,因此,沒有哪種訓練方式最好、也沒有哪顆藥可以治百病,「不同的階段,需要的東
西不同;不同的疾病,有適合的藥物及對應方式」,我認為現在缺少的,不是誰比誰厲害
,哪個方式最好,而是,「怎麼讓不同需求的人,找到最適合他的方式」
https://imgur.com/Ag9J2gM
1. 每個專業跟訓練方式都是獨一無二,沒有誰能取代誰
「有氧訓練好,還是大重量訓練好?」
這就像是在問「騎機車好,還是開車好」,不同人、時間、經濟考量、距離等都是考量範
圍,因此,對於一位馬拉松選手,有氧訓練的比重較高,但不代表重量訓練不重要,只是
花費較少的時間在上面,因為彼此都有獨一無二的好處,透過有氧訓練增加最大攝氧量、
肌肉的微血管密度等;透過大重量訓練增進發力率、跑步經濟性、減少運動傷害等。
2. 結合不同專業及方法,達成近乎完美的結果
「不管是腦中風後、糖尿病都可以做重訓」
當病患狀況是穩定、且具足夠基本能力的,我認同。前提是負責重量訓練的人,要能分辨
「有沒有風險、狀況是不是穩定」,或先經這方面的專家確認過。目前教導重量訓練的多
為不同背景的教練、體育科班畢業,坦白說,當我看到教練在幫學生壓脊椎,我都會怕怕
的。
「確立自己的能力界線,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
例如開始帶一位中風的阿伯重訓,發現訓練時他的膝蓋沒有辦法伸到最直,怎麼判斷他是
『柔軟度不足』還是『痙攣(spasticity)』;或者,一位糖尿病的年輕女性在做完最後
一組深蹲,覺得很累、嘴唇稍微發白,是因為『訓練強度足夠』還是『已經低血糖(
hypoglycemia)』,然後倒地了,要怎麼處理。
https://imgur.com/hunRWqV
上述的例子,其實只要有經過醫療人員評估、給予建議,都可以讓學生更安心地訓練。神
經外科醫師確定腦部沒有再出血、物理治療師確定動作控制能力足夠、營養師確定飲食對
血糖的影響。
「不同專業、方法的結合,就像一手同花順一樣,每張牌都比Ace小,但只要花色對、順
序對,還是能勝過四張Ace」
https://imgur.com/05d16YZ
3. 只要能改善「他」的問題,就是好的方法
剛從醫院實習完,我曾覺得自己很厲害,不管是五十肩、腳踝扭傷、長期膝蓋痛、腰痛,
我只要用一雙手調整肌肉、關節等(又稱徒手治療),就可以處理好所有的問題。但很快
地,沒能「畢業(出院)」的病患越來越多,儘管老師想教我其他治療方式,我還是自以
為是地覺得自己的方法最好。
我們習慣用自己最厲害的武器,去做每件事情,但是有些盲點,就是要從別人的專業跟角
度才能看得到,「當別人手上拿著鑰匙就可以打開門,我們不需要堅持拿槌子硬要把所敲
爛」
https://imgur.com/kUQHXUR
現在,當我有處理一段時間沒好的病患、教了一段時間沒有進步的學生,我就轉介給不同
人,不管是防護員、教練、骨科醫師、疼痛科醫師、其他物理治療師、諮商心理師、營養
師、身心學專家。雖然我不是基督徒,但如果信仰能讓人度過生命的難關、緩解疼痛,為
什麼不?
4. 結論
近期看到有這樣的討論,我其實覺得蠻好的。因為彼此都有對自己訓練或治療的信念,
也有可能是開創現今科學或研究還沒有的新方法。只是在嘗試新的方式,也要小心翼翼,
先考量跟排除掉想得到的風險。就像疫苗一樣,要在短時間內做出來是非常困難的,因為
需要很多實驗來排除副作用跟風險。
目前不管是重訓界、運動產業沒有像疫情那麼急迫,如果能「排除掉既知的風險」其實並
不困難,就是專業合作、充實自己的能力、保持開放的態度、接受不同的觀點,寫這篇文
章也是希望提醒自己,如果哪天我也沒做到上面我說的,請我的好朋友們打醒我。
--
Tags:
健身
All Comments
By Una
at 2021-05-04T02:39
at 2021-05-04T02:39
By Jack
at 2021-05-06T19:43
at 2021-05-06T19:43
By John
at 2021-05-10T03:15
at 2021-05-10T03:15
By Elma
at 2021-05-11T04:42
at 2021-05-11T04:42
By James
at 2021-05-14T10:50
at 2021-05-14T10:50
By Frederic
at 2021-05-17T23:56
at 2021-05-17T23:56
By Edward Lewis
at 2021-05-21T07:11
at 2021-05-21T07:11
By Frederica
at 2021-05-22T10:30
at 2021-05-22T10:30
By Emma
at 2021-05-25T23:55
at 2021-05-25T23:55
By Frederic
at 2021-05-29T14:13
at 2021-05-29T14:13
By Jessica
at 2021-05-31T05:33
at 2021-05-31T05:33
By Caroline
at 2021-06-03T09:09
at 2021-06-03T09:09
By Megan
at 2021-06-06T00:11
at 2021-06-06T00:11
By Ethan
at 2021-06-10T17:33
at 2021-06-10T17:33
By Jack
at 2021-06-12T15:11
at 2021-06-12T15:11
By Victoria
at 2021-06-16T16:29
at 2021-06-16T16:29
Related Posts
168斷食可以喝酒嗎
By Kelly
at 2021-05-02T17:37
at 2021-05-02T17:37
新北出力盃健力報名系統缺失
By William
at 2021-05-02T17:28
at 2021-05-02T17:28
武肺危機再起,會去健身房嗎
By Connor
at 2021-05-02T16:46
at 2021-05-02T16:46
健力是否被污名化?
By Aaliyah
at 2021-05-02T14:54
at 2021-05-02T14:54
新手 羅馬椅請教
By Todd Johnson
at 2021-05-02T09:55
at 2021-05-02T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