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態VS數據以及休息日 - 健身
By Hedwig
at 2015-07-31T18:22
at 2015-07-31T18:22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k71398426 ()》之銘言:
: 我是否已經詳讀置底文及精華區中的版規:是(是/否,未詳讀即發問者刪文退回)
: ↑此行若未填或刪除,文章就會被刪除。
: ==============================以上禁止刪除=================================
: 問題一、體態與身體數據
: 持續訓練一段時間,如有產生明顯體態改變(一般旁人有感受的"變瘦"以及衣褲變鬆等),
: 但身體量測數據(如體重、體脂與腰圍等)並無很大的差距(例如一個月3~4KG,體脂肪1%),
: 會這樣的狀況,該依據哪個會比較有依據性?(量測身體數據是康是美機器)
答1: 據<最新健美運動詳解>, 自己像健美選選手那樣, 穿泳衣或健美比賽服,
在鏡子前擠肌肉擺姿勢, 最有依據性..
畢竟體脂計會有很大的誤差...
: 問題二、訓練週期的休息日
: 在一個訓練計畫內,數日間有一天的休息日(目前訓練日如下)。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 練 練 休 練 練 (休或練)
: 一週約四至五天的訓練,想問的是"若一套訓練週期為四至六週,那四至六週間
: 或是四至六週訓練結束時,需要有一週或是多天一點的長時間休息嗎?"
: 有疑慮的點在於一週內的單日休息是否可以讓身體真正的休息,所以才想是否
: 需要長時間的休息週。
: 以上兩個問題,謝謝各位~
據<體能!技術!肌力!心志!全方位的馬拉松科學化訓練>、<挑戰自我的鐵人三項訓
練書:游泳、自行車、跑步三項全能運動指南>
運動競技要分成四個訓練周期,基礎體能建立期、專項運動進展期、專項運動顛峰訓
練期、比賽前維持體能及減量期...
基礎體能建立期要6星期~2個月, 其他訓練周期最好都能6星期;
如果訓練強度很高的話,「約3~5星期,要安排訓練減量的1個星期」,該星期訓練量要
減少1/3~1/2..
重要比賽前數星期,訓練量要減少2/3,但訓練強度不變...
減少訓練量,是為了讓身體在高強度訓練的損耗下,『恢復的更好,以吃下更多訓練量』,
或比賽爭取更好的成績...
////
<全方位的馬拉松科學化訓練>第234~241頁,有訓練強度不太高的課表,較少的訓練減量
星期實例;第242~249頁有訓練強度較高課表,每5星期安排一次減量星期的實例...
這本書也有講該何用精確的數字,來定義訓練強度高低...
不過每個人吃下、消化課表的能力、體適能都不太一樣,可以參考別人的課表, 但最好
不要完全直接套用; 應該要試吃課表後(若吃不下預定份量,寧可休息不練,也不要受傷
), 再依訓練的情況調整課表...
還有<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的第六章, 也有提到每星期該如何安排勞逸適度的課表...
簡單舉例(詳情請看書):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較高強度訓練1 輕鬆有氧跑30分 較高強度訓練2 輕鬆有氧跑30分 較高強度訓練3
星期五 星期六
有氧跑30分 休
就是用輕鬆有氧跑30分,做為較高強度訓練後的恢復日,如果"較高強度訓練1"的訓練強
度很高, 恢復日可以增到兩天, 也能考慮拿掉每星期的"較高強度訓練3"...
如果當天訓練前感覺怪怪的,也可以改成休息, 休息也是訓練的一部份(身體是在休息
時恢復), 要是累績許多小傷害, 變成長期慢性的運動傷害, 那就健身不成反傷身了...
較高強度訓練,像是有氧長跑1小時, 或是6組(200m無氧跑+200m有氧慢跑)...等等
不過<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寫的有點難懂, 附上速查術語表好了
http://impcsc.pixnet.net/blog/post/427445690
--
: 我是否已經詳讀置底文及精華區中的版規:是(是/否,未詳讀即發問者刪文退回)
: ↑此行若未填或刪除,文章就會被刪除。
: ==============================以上禁止刪除=================================
: 問題一、體態與身體數據
: 持續訓練一段時間,如有產生明顯體態改變(一般旁人有感受的"變瘦"以及衣褲變鬆等),
: 但身體量測數據(如體重、體脂與腰圍等)並無很大的差距(例如一個月3~4KG,體脂肪1%),
: 會這樣的狀況,該依據哪個會比較有依據性?(量測身體數據是康是美機器)
答1: 據<最新健美運動詳解>, 自己像健美選選手那樣, 穿泳衣或健美比賽服,
在鏡子前擠肌肉擺姿勢, 最有依據性..
畢竟體脂計會有很大的誤差...
: 問題二、訓練週期的休息日
: 在一個訓練計畫內,數日間有一天的休息日(目前訓練日如下)。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 練 練 休 練 練 (休或練)
: 一週約四至五天的訓練,想問的是"若一套訓練週期為四至六週,那四至六週間
: 或是四至六週訓練結束時,需要有一週或是多天一點的長時間休息嗎?"
: 有疑慮的點在於一週內的單日休息是否可以讓身體真正的休息,所以才想是否
: 需要長時間的休息週。
: 以上兩個問題,謝謝各位~
據<體能!技術!肌力!心志!全方位的馬拉松科學化訓練>、<挑戰自我的鐵人三項訓
練書:游泳、自行車、跑步三項全能運動指南>
運動競技要分成四個訓練周期,基礎體能建立期、專項運動進展期、專項運動顛峰訓
練期、比賽前維持體能及減量期...
基礎體能建立期要6星期~2個月, 其他訓練周期最好都能6星期;
如果訓練強度很高的話,「約3~5星期,要安排訓練減量的1個星期」,該星期訓練量要
減少1/3~1/2..
重要比賽前數星期,訓練量要減少2/3,但訓練強度不變...
減少訓練量,是為了讓身體在高強度訓練的損耗下,『恢復的更好,以吃下更多訓練量』,
或比賽爭取更好的成績...
////
<全方位的馬拉松科學化訓練>第234~241頁,有訓練強度不太高的課表,較少的訓練減量
星期實例;第242~249頁有訓練強度較高課表,每5星期安排一次減量星期的實例...
這本書也有講該何用精確的數字,來定義訓練強度高低...
不過每個人吃下、消化課表的能力、體適能都不太一樣,可以參考別人的課表, 但最好
不要完全直接套用; 應該要試吃課表後(若吃不下預定份量,寧可休息不練,也不要受傷
), 再依訓練的情況調整課表...
還有<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的第六章, 也有提到每星期該如何安排勞逸適度的課表...
簡單舉例(詳情請看書):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較高強度訓練1 輕鬆有氧跑30分 較高強度訓練2 輕鬆有氧跑30分 較高強度訓練3
星期五 星期六
有氧跑30分 休
就是用輕鬆有氧跑30分,做為較高強度訓練後的恢復日,如果"較高強度訓練1"的訓練強
度很高, 恢復日可以增到兩天, 也能考慮拿掉每星期的"較高強度訓練3"...
如果當天訓練前感覺怪怪的,也可以改成休息, 休息也是訓練的一部份(身體是在休息
時恢復), 要是累績許多小傷害, 變成長期慢性的運動傷害, 那就健身不成反傷身了...
較高強度訓練,像是有氧長跑1小時, 或是6組(200m無氧跑+200m有氧慢跑)...等等
不過<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寫的有點難懂, 附上速查術語表好了
http://impcsc.pixnet.net/blog/post/427445690
--
Tags:
健身
All Comments
By Xanthe
at 2015-08-03T17:55
at 2015-08-03T17:55
By Lydia
at 2015-08-06T08:19
at 2015-08-06T08:19
By Queena
at 2015-08-07T09:34
at 2015-08-07T09:34
By Freda
at 2015-08-09T20:57
at 2015-08-09T20:57
By Caitlin
at 2015-08-13T16:32
at 2015-08-13T16:32
Related Posts
重訓要做到隔天肌肉會痠痛才算有練到??
By Jessica
at 2015-07-31T14:43
at 2015-07-31T14:43
體態VS數據以及休息日
By Bethany
at 2015-07-31T12:33
at 2015-07-31T12:33
重量訓練完喝賀寶芙
By Kyle
at 2015-07-31T07:56
at 2015-07-31T07:56
硬脂肪與肌肉的分辨?
By Kyle
at 2015-07-30T22:59
at 2015-07-30T22:59
硬脂肪與肌肉的分辨?
By Joe
at 2015-07-30T21:16
at 2015-07-30T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