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168不吃的期間吃仙女餐 - 健身
By Elvira
at 2022-02-25T23:34
at 2022-02-25T23:34
Table of Contents
: 推 microsugar: 問問鬼!拜託一下,明明就是黃醫生不敢回答 02/24 23:26
: → microsugar: 如果真的有效,早就拿出來講了 02/24 23:26
: → microsugar: 就是因為講了數據會自打臉,所以不敢講 02/24 23:27
: → microsugar: 一年增加約25000人,全台超過200萬人 02/24 23:28
: → microsugar: 這就是控糖的成效!要講一些有效案例拿不出來 02/24 23:28
: → microsugar: 原因很簡單,挑戰了這兒的「神聖條款」熱量赤字 02/24 23:29
: → microsugar: 挑戰了這兒的權威,所以群起而攻之 02/24 23:30
: → microsugar: 就直接講,糖尿病有醫生有辦法處理啊 02/24 23:30
: → microsugar: 讓病人減少用藥,甚至到停藥,這不就是改善、治癒嗎 02/24 23:31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人喜歡一直被打臉
我們來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2013-2016版本」
可以參考這個網址下載 https://reurl.cc/KpDoM9
在p39頁有提到每日五蔬果 有達到建議攝取量的比例 不管哪個性別或是年齡
都慘烈到不到2成
乳品攝取每天有到一份的 也不到2成
在p43頁提到每日攝取少於一份甜飲料的 比例大概是6~8成
也就是說每天喝一份含糖飲料者至少2成以上 甚至有大概1~2成者(視不同年齡)
每天喝2次以上含糖飲料
從營養素來看 台灣人蔬果和乳品攝取不足 含糖飲料攝取比例高
然後有人說我們學校的飲食衛教很扎實
是在哈囉??
在p44頁提到 每日熱量攝取 當以 DRIs 所建議的「適度活動量」之熱 量需求為標
準時,觀察到多個性別、年齡層有熱量攝取不足的現象,若改以「稍低活動量」的
建議熱 量為標準,各族群每日攝取熱量則為接近或超過建議值
然後去看p109的每日活動量 可以看到全台灣平均4成都是屬於低度活動量
也就是以台灣平均熱量攝取來說 因為活動量低的比例高 所以對於至少四成的人來說
都是每天有正能量產生 長年累積下來 會胖很奇怪嗎?
所以簡單說 台灣人長期生活習慣就是不良
吃多少動 變胖根本不意外
有人不知道在幹嘛一直硬扯是醫療的問題(攤手)
雖然現在有健康促進機構等設計 但是事實上都是等到已經過重肥胖才來介入
醫療院所能做的就是只有事後補救
我也不太想去分享太多我的個案
因為我目前治療的方向都和一般院所治療糖尿病差異很大
我的門診50%以上都是妊娠糖尿病 這些多數生完就會改善
這沒什麼好說嘴
但是如果是一般的糖尿病患者 大概有4成左右是可以達到糖化血色素達標
能透過適當的飲食/運動/生活習慣介入來達到減藥或是停藥的非常常見
來看診的多數都可以透過線上看他們飲食紀錄等討論去調整
剩下還有一堆很特殊的糖尿病 這種也沒辦法透過飲食運動去減藥
譬如粒線體糖尿病, MODY II糖尿病, 胰臟炎導致的糖尿病, LADA, 第一型糖尿病
只有那種腦袋搞不清楚狀況的
才會整天在那邊幻想醫師給錯建議 所以病人才會變胖 血糖難控制
事實上糖尿病就是有很多種
--
: → microsugar: 如果真的有效,早就拿出來講了 02/24 23:26
: → microsugar: 就是因為講了數據會自打臉,所以不敢講 02/24 23:27
: → microsugar: 一年增加約25000人,全台超過200萬人 02/24 23:28
: → microsugar: 這就是控糖的成效!要講一些有效案例拿不出來 02/24 23:28
: → microsugar: 原因很簡單,挑戰了這兒的「神聖條款」熱量赤字 02/24 23:29
: → microsugar: 挑戰了這兒的權威,所以群起而攻之 02/24 23:30
: → microsugar: 就直接講,糖尿病有醫生有辦法處理啊 02/24 23:30
: → microsugar: 讓病人減少用藥,甚至到停藥,這不就是改善、治癒嗎 02/24 23:31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人喜歡一直被打臉
我們來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2013-2016版本」
可以參考這個網址下載 https://reurl.cc/KpDoM9
在p39頁有提到每日五蔬果 有達到建議攝取量的比例 不管哪個性別或是年齡
都慘烈到不到2成
乳品攝取每天有到一份的 也不到2成
在p43頁提到每日攝取少於一份甜飲料的 比例大概是6~8成
也就是說每天喝一份含糖飲料者至少2成以上 甚至有大概1~2成者(視不同年齡)
每天喝2次以上含糖飲料
從營養素來看 台灣人蔬果和乳品攝取不足 含糖飲料攝取比例高
然後有人說我們學校的飲食衛教很扎實
是在哈囉??
在p44頁提到 每日熱量攝取 當以 DRIs 所建議的「適度活動量」之熱 量需求為標
準時,觀察到多個性別、年齡層有熱量攝取不足的現象,若改以「稍低活動量」的
建議熱 量為標準,各族群每日攝取熱量則為接近或超過建議值
然後去看p109的每日活動量 可以看到全台灣平均4成都是屬於低度活動量
也就是以台灣平均熱量攝取來說 因為活動量低的比例高 所以對於至少四成的人來說
都是每天有正能量產生 長年累積下來 會胖很奇怪嗎?
所以簡單說 台灣人長期生活習慣就是不良
吃多少動 變胖根本不意外
有人不知道在幹嘛一直硬扯是醫療的問題(攤手)
雖然現在有健康促進機構等設計 但是事實上都是等到已經過重肥胖才來介入
醫療院所能做的就是只有事後補救
我也不太想去分享太多我的個案
因為我目前治療的方向都和一般院所治療糖尿病差異很大
我的門診50%以上都是妊娠糖尿病 這些多數生完就會改善
這沒什麼好說嘴
但是如果是一般的糖尿病患者 大概有4成左右是可以達到糖化血色素達標
能透過適當的飲食/運動/生活習慣介入來達到減藥或是停藥的非常常見
來看診的多數都可以透過線上看他們飲食紀錄等討論去調整
剩下還有一堆很特殊的糖尿病 這種也沒辦法透過飲食運動去減藥
譬如粒線體糖尿病, MODY II糖尿病, 胰臟炎導致的糖尿病, LADA, 第一型糖尿病
只有那種腦袋搞不清楚狀況的
才會整天在那邊幻想醫師給錯建議 所以病人才會變胖 血糖難控制
事實上糖尿病就是有很多種
--
Tags:
健身
All Comments
By Poppy
at 2022-02-26T21:52
at 2022-02-26T21:52
By Todd Johnson
at 2022-02-27T20:09
at 2022-02-27T20:09
By Sierra Rose
at 2022-02-28T18:27
at 2022-02-28T18:27
By Mary
at 2022-03-01T16:44
at 2022-03-01T16:44
By Iris
at 2022-03-02T15:02
at 2022-03-02T15:02
By Ula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Frederic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Michael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Isabella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Poppy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Frederic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Vanessa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Carol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Quintina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Aaliyah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Charlie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Olga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Dora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Valerie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Barb Cronin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Sandy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Caroline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Queena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Dora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Caroline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Daniel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Hardy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Gilbert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Kama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Gary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Andrew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Genevieve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Cara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Hazel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Erin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Zanna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Genevieve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Odelette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Ula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Hedda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Franklin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By James
at 2022-03-02T12:12
at 2022-03-02T12:12
By Joe
at 2022-03-03T10:29
at 2022-03-03T10:29
Related Posts
運動完發抖愛睏 有點想吐
By Necoo
at 2022-02-25T22:02
at 2022-02-25T22:02
不要的啞鈴怎麼處理?(洽中 勿來信)
By Gilbert
at 2022-02-25T20:14
at 2022-02-25T20:14
想跟副乳分手
By Mia
at 2022-02-25T15:44
at 2022-02-25T15:44
用燕麥粥取代晚餐可以嗎
By Candice
at 2022-02-25T10:07
at 2022-02-25T10:07
168斷食17天,同事說幹嘛活那麼辛苦?!
By Heather
at 2022-02-24T23:47
at 2022-02-24T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