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的教練課菜單 - 健身
By Caroline
at 2021-10-12T09:57
at 2021-10-12T09:5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katieileench ( )》之銘言:
: 大家好~
: 本人是健身新手,一直有運動習慣,但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去健身房都自己亂練,九月
: 初找教練後才開始認真
: 目前大概上了六堂課,上課內容大部分都是功能性訓練(?)不太確定,有點像是徒手+
: 自由重量混合的各式動作
: 以下列舉一些我在教練課裡會做的動作(很多不知道名字所以把整個動作打出來):
: 1. 拿重量,雙腳平行站在一個高檯(目測60公分),單腳往後往下輕輕觸地後,用在檯
: 面上
: 那隻腳的力量站回來
: 2. 戰繩交叉甩、雙手同時甩、坐姿左右交叉側甩
: 3. 拿重量弓步蹲、弓步蹲跳、弓步蹲跳加雙手甩戰繩、在半圓平衡球上弓步蹲跳
: 4. 拿重量深蹲、深蹲跳、在兩個半圓平衡球上深蹲跳
: 5. 平衡球屈膝
: https://i.imgur.com/ceUq2I1.jpg
: 6. 跟1類似,雙腳前後站在高檯邊緣,一腳往旁邊伸直離開檯面,用另一腳的力量蹲到最
: 低再站起來
: 7. 伏地挺身
: 8. 甩壺鈴
: 9. 靠牆深蹲加抱藥球
: 10. 單腳蹲然後跳上健身踏板(目測20公分)
: 11. 彈力帶引體向上(需要教練在下面幫推 )
: 12. 鳥狗式
: 13. 單腳起跳,雙腳站上兩個半圓平衡球,另一隻腳馬上再跳下來平衡
: 一次訓練通常有三份運動,每份運動由四個不同的動作組成(所以一次訓練會至少做12個
: 動作)
: 每個動作做10~20次或30秒不等,一份運動會重複做三組,中間休息一分鐘,然後再做下
: 一份運動,這樣做下來差不多一個小時就結束了
以六次課而言這些內容還挺多了@@
而且妳自己有提到這些都是全身性協調的的動作,
以新手而言對身體的掌握度都會有幫助。
: 目前只帶我練過兩次的器材,一次是練胸跟肩,一次是練腹肌,其他都是在做上述那一類
: (?)的動作,感覺大概就是會需要用到全身、重點放在訓練平衡協調等等之類的
: 其實每次的教練課我都覺得很累,很多動作做起來肌肉也很有感甚至會做到力竭,我也沒
: 有不喜歡這種課表,但有時候也會好奇什麼時候才能做那些「有名」的訓練
: 當然目前教練也有叫我做深蹲硬舉等等的動作,但感覺比起重量反而著重在各式變化(跳
: 、單腳、半圓平衡等等的)就算拿重量也是拿個啞鈴或壺鈴而已
: 不是說不累或是不重,跳來跳去超累的...有些動作光自身體重我也覺得很重了,只是我
: 也想要試試看拿槓鈴(單純覺得看起來很厲害...),做一些一般的負重,而不只是練平
: 衡協調這類的東西
: 再說,我也很好奇我可以蹲多少舉多少,好像大家都有一個數字可以說出來,但我對自己
: 的能力完全沒概念,而且每次去都是做不同的動作或是有稍微變化,對於有沒有進步有點
: 難量化
啞鈴也是一種量化,只是妳上課時自己要留意點或記得問XD
重量*次數*組數也是一種量化的表現。
槓鈴的話從8公斤、15公斤到20公斤不等,
如果10公斤以下的啞鈴都舉到累呼呼那槓鈴的確可以再等等。
只是說到想做有名的訓練諸如三項...
那要反過來問妳一開始找教練的時候有找專攻這些的教練試上過嗎?
之前在找教練的時候我一星期內大概密集上了五六堂教練課,
每一位教練的風格都不一樣,會注意的重點也不同。
我也上過妳這樣注重機能性動作的教練,但比起這些我也很想打好基本功。
所以最後我自己就是找三項專攻的教練,
上課的課表看起來就跟妳完全不一樣了@@
我第一個月幾乎都在調整深蹲,光深蹲就花了快4堂課才摸到槓鈴。
從徒手蹲-->啞鈴高腳杯蹲-->槓鈴蹲-->槓鈴+槓片蹲。
硬舉大概到第10堂課才上到,現在15堂左右才開始練習胸推進入週期課表。
三項我花了半年才完整學/姿勢調整完開始跑課表,(中間疫情停了三個月進度)
所以我個人覺得真的不用急XD
我找了一下我第一個半月上過的動作給妳參考看看
1.熱身(靜態)
2.伸展(徒手)
3.彈力帶肩外旋(調整圓肩)
4.彈力帶划船(背部與大腦連結)
5.深蹲(徒手、啞鈴高腳杯6kg、槓鈴20kg)
6.滑輪下拉(25lb)
7.槓鈴伏地挺身(大腿高度)
8.羅馬尼亞硬舉(槓鈴20kg)
9.腹式呼吸
10.啞鈴肩推(5kg)
11.熊爬(核心)
動作數量上的確一堂課3~4個動作能上完就差不多了,
有時候教練也會跟我說她不確定主項今天要練多久我才練得起來,
所以可能光上完主項後面就下次再繼續的情形也有。
(前兩週光握推一個動作就半堂課下去了= =)
: 想請問是因為我剛開始練,所以才練這些全身性東西當打底嗎?如果我把這些練好對以後
: 練重量會比較有幫助嗎?很難想像練平衡、單腳、協調等等對重訓/練身材的好處
: 第一次諮詢時教練就有跟我說他喜歡練功能性訓練,因為可以用到各處肌群等等,我那時
: 也滿認同的,但沒想到會有這麼多奇奇怪怪變化多端的動作,我也有在諮詢時就跟他說我
: 的目標是想要練緊實一點的身材,但那時候還沒做什麼功課,沒有給他看圖片只有籠統的
: 描述 (目前理想身材是像May那樣)
如果妳不能平衡自己的身體動作就容易歪掉產生代償,
協調性的動作則是練習讓自己的身體照自己的意思去動。
這些對初學者而言都很重要。
妳要先掌握好自己的身體,才來談重量的增加。
更大的重量之於妳現在的身體是否能負荷、好好的姿勢正確完成動作,
比起緊實的身材應該是更優先的事項。
: 九月第一次訓練前量的一些數字:身高155,體重55.5,體脂24%(健身房只有Tanita,這
: 邊不知道哪裡可以量inbody...),開始訓練後有在飲食控制也會算營養素 TDEE 等等的
: ,但目前也才一個月,還在觀察自己的 TDEE 到底是多少,想請問做這種功能性運動有辦
: 法練身材嗎?還是要多點負重呢?
inbody的話臺北市各區運動中心的健身房應該都有。
練身材並不必然等於負重,不然妳看YT瑜珈老師們的身材有不好嗎?
好的曲線不是一定得由大重量構成的,這個觀念上可以先釐清一下。
飲食、伸展、甚至日常生活的坐、站、走等姿勢都會影響妳整個人的體態。
好的體態是由複數的變因構成的,不會是單壓運動的。
: 我知道既然已經請教練了我可以直接問他,但我也想問問各位前輩的看法,這種訓練(對
: 於練身材而言)好/有效嗎?還是我該直接跟教練說我想多練一點重量、少一點單腳、跳
: 來跳去、平衡球之類的呢?我是怕他還在幫我打底,我還不會走就跟他說想練飛,但如果
: 不跟他說的話不知道會不會一直練這一類的東西?我覺得我的教練應該是滿專業的(身為
: 新手不太會判斷...)但他本身是物理治療師,對於姿勢肌肉等等的問題也都有幫我注意
: ,只是我太菜了,不知道他有沒有針對我的目標在出課表... 還是我太心急了?
: 另外我目前是一週一次教練課(累),三次在家自主練習(跑完大概一小時,教練開的課
: 表,但最近覺得好像有點太輕鬆),兩次練游泳(一次大概50分鐘,游1200-1500公尺不
: 等,大部分自由式,中強度),一次羽球(2.5小時,打好玩&交朋友的)
: 想請問這樣有氧會做太多嗎?我很喜歡去練游泳,但如果一週二練太多,影響達到理想身
: 材的效率的話我可以放棄一次,還是比較想要好身材
: 先謝謝大家的建議,還是新手請各位鞭小力一點,祝各位都能練成巨巨
這裡要問另一個問題-「有氧做太多會影響達到理想身材的效率」
這個概念是打哪來的XD
我自己現在跟妳的行程差不多,
也是一週三練(SBD各一天/1hr)、一堂教練課、游泳1回(1.5hr/3000m)。
其餘目前沒有額外有氧都靠日常活動量多走路而已。
休息日我現在會安排瑜珈作為伸展跟放鬆肌群的功課,或是加強核心。
(我覺得核心是一切的基礎,好的核心才能支撐各種動作的穩定性。)
在安排上倒沒有特別在意身材構成的效率問題,現在比較在意身體壓力調適問題。
我能好好的完成教練交代的菜單嗎?我能讓肌肉們好好休息嗎?我的營養是足夠的嗎?
關心自己的睡眠品質,每天注意自己的體況,
吃睡練才是最需要耐著性子練的基本功。
如果覺得課表太輕鬆我個人會建議反餽給教練知道,也可以試著做訓練記錄。
我一開始上課的時候教練就希望我能夠做訓練記錄(不管是重訓或有氧她都希望知道)
妳有紀錄才能量化妳的訓練量,同時也才能反餽給教練讓她知道妳的狀況。
https://imgur.com/ZtUjIYM
(舉個我今天早上反餽給教練的訓練記錄當例子)
好身材的路上一起加油:)
--
Don't cry because it's over;
Smile because it happened.
--
: 大家好~
: 本人是健身新手,一直有運動習慣,但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去健身房都自己亂練,九月
: 初找教練後才開始認真
: 目前大概上了六堂課,上課內容大部分都是功能性訓練(?)不太確定,有點像是徒手+
: 自由重量混合的各式動作
: 以下列舉一些我在教練課裡會做的動作(很多不知道名字所以把整個動作打出來):
: 1. 拿重量,雙腳平行站在一個高檯(目測60公分),單腳往後往下輕輕觸地後,用在檯
: 面上
: 那隻腳的力量站回來
: 2. 戰繩交叉甩、雙手同時甩、坐姿左右交叉側甩
: 3. 拿重量弓步蹲、弓步蹲跳、弓步蹲跳加雙手甩戰繩、在半圓平衡球上弓步蹲跳
: 4. 拿重量深蹲、深蹲跳、在兩個半圓平衡球上深蹲跳
: 5. 平衡球屈膝
: https://i.imgur.com/ceUq2I1.jpg
: 6. 跟1類似,雙腳前後站在高檯邊緣,一腳往旁邊伸直離開檯面,用另一腳的力量蹲到最
: 低再站起來
: 7. 伏地挺身
: 8. 甩壺鈴
: 9. 靠牆深蹲加抱藥球
: 10. 單腳蹲然後跳上健身踏板(目測20公分)
: 11. 彈力帶引體向上(需要教練在下面幫推 )
: 12. 鳥狗式
: 13. 單腳起跳,雙腳站上兩個半圓平衡球,另一隻腳馬上再跳下來平衡
: 一次訓練通常有三份運動,每份運動由四個不同的動作組成(所以一次訓練會至少做12個
: 動作)
: 每個動作做10~20次或30秒不等,一份運動會重複做三組,中間休息一分鐘,然後再做下
: 一份運動,這樣做下來差不多一個小時就結束了
以六次課而言這些內容還挺多了@@
而且妳自己有提到這些都是全身性協調的的動作,
以新手而言對身體的掌握度都會有幫助。
: 目前只帶我練過兩次的器材,一次是練胸跟肩,一次是練腹肌,其他都是在做上述那一類
: (?)的動作,感覺大概就是會需要用到全身、重點放在訓練平衡協調等等之類的
: 其實每次的教練課我都覺得很累,很多動作做起來肌肉也很有感甚至會做到力竭,我也沒
: 有不喜歡這種課表,但有時候也會好奇什麼時候才能做那些「有名」的訓練
: 當然目前教練也有叫我做深蹲硬舉等等的動作,但感覺比起重量反而著重在各式變化(跳
: 、單腳、半圓平衡等等的)就算拿重量也是拿個啞鈴或壺鈴而已
: 不是說不累或是不重,跳來跳去超累的...有些動作光自身體重我也覺得很重了,只是我
: 也想要試試看拿槓鈴(單純覺得看起來很厲害...),做一些一般的負重,而不只是練平
: 衡協調這類的東西
: 再說,我也很好奇我可以蹲多少舉多少,好像大家都有一個數字可以說出來,但我對自己
: 的能力完全沒概念,而且每次去都是做不同的動作或是有稍微變化,對於有沒有進步有點
: 難量化
啞鈴也是一種量化,只是妳上課時自己要留意點或記得問XD
重量*次數*組數也是一種量化的表現。
槓鈴的話從8公斤、15公斤到20公斤不等,
如果10公斤以下的啞鈴都舉到累呼呼那槓鈴的確可以再等等。
只是說到想做有名的訓練諸如三項...
那要反過來問妳一開始找教練的時候有找專攻這些的教練試上過嗎?
之前在找教練的時候我一星期內大概密集上了五六堂教練課,
每一位教練的風格都不一樣,會注意的重點也不同。
我也上過妳這樣注重機能性動作的教練,但比起這些我也很想打好基本功。
所以最後我自己就是找三項專攻的教練,
上課的課表看起來就跟妳完全不一樣了@@
我第一個月幾乎都在調整深蹲,光深蹲就花了快4堂課才摸到槓鈴。
從徒手蹲-->啞鈴高腳杯蹲-->槓鈴蹲-->槓鈴+槓片蹲。
硬舉大概到第10堂課才上到,現在15堂左右才開始練習胸推進入週期課表。
三項我花了半年才完整學/姿勢調整完開始跑課表,(中間疫情停了三個月進度)
所以我個人覺得真的不用急XD
我找了一下我第一個半月上過的動作給妳參考看看
1.熱身(靜態)
2.伸展(徒手)
3.彈力帶肩外旋(調整圓肩)
4.彈力帶划船(背部與大腦連結)
5.深蹲(徒手、啞鈴高腳杯6kg、槓鈴20kg)
6.滑輪下拉(25lb)
7.槓鈴伏地挺身(大腿高度)
8.羅馬尼亞硬舉(槓鈴20kg)
9.腹式呼吸
10.啞鈴肩推(5kg)
11.熊爬(核心)
動作數量上的確一堂課3~4個動作能上完就差不多了,
有時候教練也會跟我說她不確定主項今天要練多久我才練得起來,
所以可能光上完主項後面就下次再繼續的情形也有。
(前兩週光握推一個動作就半堂課下去了= =)
: 想請問是因為我剛開始練,所以才練這些全身性東西當打底嗎?如果我把這些練好對以後
: 練重量會比較有幫助嗎?很難想像練平衡、單腳、協調等等對重訓/練身材的好處
: 第一次諮詢時教練就有跟我說他喜歡練功能性訓練,因為可以用到各處肌群等等,我那時
: 也滿認同的,但沒想到會有這麼多奇奇怪怪變化多端的動作,我也有在諮詢時就跟他說我
: 的目標是想要練緊實一點的身材,但那時候還沒做什麼功課,沒有給他看圖片只有籠統的
: 描述 (目前理想身材是像May那樣)
如果妳不能平衡自己的身體動作就容易歪掉產生代償,
協調性的動作則是練習讓自己的身體照自己的意思去動。
這些對初學者而言都很重要。
妳要先掌握好自己的身體,才來談重量的增加。
更大的重量之於妳現在的身體是否能負荷、好好的姿勢正確完成動作,
比起緊實的身材應該是更優先的事項。
: 九月第一次訓練前量的一些數字:身高155,體重55.5,體脂24%(健身房只有Tanita,這
: 邊不知道哪裡可以量inbody...),開始訓練後有在飲食控制也會算營養素 TDEE 等等的
: ,但目前也才一個月,還在觀察自己的 TDEE 到底是多少,想請問做這種功能性運動有辦
: 法練身材嗎?還是要多點負重呢?
inbody的話臺北市各區運動中心的健身房應該都有。
練身材並不必然等於負重,不然妳看YT瑜珈老師們的身材有不好嗎?
好的曲線不是一定得由大重量構成的,這個觀念上可以先釐清一下。
飲食、伸展、甚至日常生活的坐、站、走等姿勢都會影響妳整個人的體態。
好的體態是由複數的變因構成的,不會是單壓運動的。
: 我知道既然已經請教練了我可以直接問他,但我也想問問各位前輩的看法,這種訓練(對
: 於練身材而言)好/有效嗎?還是我該直接跟教練說我想多練一點重量、少一點單腳、跳
: 來跳去、平衡球之類的呢?我是怕他還在幫我打底,我還不會走就跟他說想練飛,但如果
: 不跟他說的話不知道會不會一直練這一類的東西?我覺得我的教練應該是滿專業的(身為
: 新手不太會判斷...)但他本身是物理治療師,對於姿勢肌肉等等的問題也都有幫我注意
: ,只是我太菜了,不知道他有沒有針對我的目標在出課表... 還是我太心急了?
: 另外我目前是一週一次教練課(累),三次在家自主練習(跑完大概一小時,教練開的課
: 表,但最近覺得好像有點太輕鬆),兩次練游泳(一次大概50分鐘,游1200-1500公尺不
: 等,大部分自由式,中強度),一次羽球(2.5小時,打好玩&交朋友的)
: 想請問這樣有氧會做太多嗎?我很喜歡去練游泳,但如果一週二練太多,影響達到理想身
: 材的效率的話我可以放棄一次,還是比較想要好身材
: 先謝謝大家的建議,還是新手請各位鞭小力一點,祝各位都能練成巨巨
這裡要問另一個問題-「有氧做太多會影響達到理想身材的效率」
這個概念是打哪來的XD
我自己現在跟妳的行程差不多,
也是一週三練(SBD各一天/1hr)、一堂教練課、游泳1回(1.5hr/3000m)。
其餘目前沒有額外有氧都靠日常活動量多走路而已。
休息日我現在會安排瑜珈作為伸展跟放鬆肌群的功課,或是加強核心。
(我覺得核心是一切的基礎,好的核心才能支撐各種動作的穩定性。)
在安排上倒沒有特別在意身材構成的效率問題,現在比較在意身體壓力調適問題。
我能好好的完成教練交代的菜單嗎?我能讓肌肉們好好休息嗎?我的營養是足夠的嗎?
關心自己的睡眠品質,每天注意自己的體況,
吃睡練才是最需要耐著性子練的基本功。
如果覺得課表太輕鬆我個人會建議反餽給教練知道,也可以試著做訓練記錄。
我一開始上課的時候教練就希望我能夠做訓練記錄(不管是重訓或有氧她都希望知道)
妳有紀錄才能量化妳的訓練量,同時也才能反餽給教練讓她知道妳的狀況。
https://imgur.com/ZtUjIYM
(舉個我今天早上反餽給教練的訓練記錄當例子)
好身材的路上一起加油:)
--
Don't cry because it's over;
Smile because it happened.
--
Tags:
健身
All Comments
By Xanthe
at 2021-10-17T01:50
at 2021-10-17T01:50
By Zenobia
at 2021-10-21T17:44
at 2021-10-21T17:44
By Connor
at 2021-10-26T09:37
at 2021-10-26T09:37
By Susan
at 2021-10-31T01:30
at 2021-10-31T01:30
By Olive
at 2021-11-04T17:23
at 2021-11-04T17:23
By Megan
at 2021-11-09T09:16
at 2021-11-09T09:16
By Gary
at 2021-11-14T01:09
at 2021-11-14T01:09
By Tom
at 2021-11-18T17:02
at 2021-11-18T17:02
By Blanche
at 2021-11-23T08:55
at 2021-11-23T08:55
By Ula
at 2021-11-28T00:48
at 2021-11-28T00:48
By Joe
at 2021-12-02T16:42
at 2021-12-02T16:42
By Steve
at 2021-12-07T08:35
at 2021-12-07T08:35
By Ina
at 2021-12-12T00:28
at 2021-12-12T00:28
By Freda
at 2021-12-16T16:21
at 2021-12-16T16:21
By Kristin
at 2021-12-21T08:14
at 2021-12-21T08:14
By David
at 2021-12-26T00:07
at 2021-12-26T00:07
By Daph Bay
at 2021-12-21T20:26
at 2021-12-21T20:26
By Elizabeth
at 2021-12-26T12:19
at 2021-12-26T12:19
By Emily
at 2021-12-21T20:26
at 2021-12-21T20:26
By Gilbert
at 2021-12-26T12:19
at 2021-12-26T12:19
By Puput
at 2021-12-21T20:26
at 2021-12-21T20:26
By Eartha
at 2021-12-26T12:19
at 2021-12-26T12:19
By Enid
at 2021-12-21T20:26
at 2021-12-21T20:26
By Leila
at 2021-12-26T12:19
at 2021-12-26T12:19
By John
at 2021-12-21T20:26
at 2021-12-21T20:26
By Leila
at 2021-12-26T12:19
at 2021-12-26T12:19
By Mason
at 2021-12-21T20:26
at 2021-12-21T20:26
By Olga
at 2021-12-26T12:19
at 2021-12-26T12:19
By Charlie
at 2021-12-21T20:26
at 2021-12-21T20:26
By Wallis
at 2021-12-26T12:19
at 2021-12-26T12:19
By James
at 2021-12-21T20:26
at 2021-12-21T20:26
By Callum
at 2021-12-26T12:19
at 2021-12-26T12:19
By Oscar
at 2021-12-21T20:26
at 2021-12-21T20:26
By Liam
at 2021-12-26T12:19
at 2021-12-26T12:19
By Leila
at 2021-12-21T20:26
at 2021-12-21T20:26
By Andrew
at 2021-12-26T12:19
at 2021-12-26T12:19
By Damian
at 2021-12-21T20:26
at 2021-12-21T20:26
By Sandy
at 2021-12-26T12:19
at 2021-12-26T12:19
By Tracy
at 2021-12-21T20:26
at 2021-12-21T20:26
By Robert
at 2021-12-26T12:19
at 2021-12-26T12:19
By Yuri
at 2021-12-21T20:26
at 2021-12-21T20:26
By Daniel
at 2021-12-26T12:19
at 2021-12-26T12:19
By Susan
at 2021-12-21T20:26
at 2021-12-21T20:26
By Ophelia
at 2021-12-26T12:19
at 2021-12-26T12:19
By Anonymous
at 2021-12-21T20:26
at 2021-12-21T20:26
By Olive
at 2021-12-26T12:19
at 2021-12-26T12:19
By Todd Johnson
at 2021-12-21T20:26
at 2021-12-21T20:26
By Zanna
at 2021-12-26T12:19
at 2021-12-26T12:19
By Hedda
at 2021-12-21T20:26
at 2021-12-21T20:26
By Jessica
at 2021-12-26T12:19
at 2021-12-26T12:19
Related Posts
新手的教練課菜單
By Caitlin
at 2021-10-12T07:23
at 2021-10-12T07:23
By Queena
at 2021-10-12T06:13
at 2021-10-12T06:13
關於背部受傷的一些問題
By John
at 2021-10-11T22:38
at 2021-10-11T22:38
重訓十年的小心得
By Hamiltion
at 2021-10-11T22:16
at 2021-10-11T22:16
長時間段時就不是餓瘦的?
By Isla
at 2021-10-11T20:43
at 2021-10-11T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