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與脂肪的平衡? - 健身
By Edward Lewis
at 2015-08-19T12:02
at 2015-08-19T12:02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lancr (阿囉哈)》之銘言:
: 剛在黃阿文的書裡頭看到一段
: 「如果你是一位不用禁藥者,無論怎麼「增肌」與「減脂」。
: 不可能同時達到『肌肉大、線條好』的情形!具體地說,一位
: 身高170公分左右者,不可能『增肌』到90公斤以上,同時又擁
: 有8%以下體脂的結實體重與肌肉!要大肌肉量,就沒線條!要
: 線條好,就不可能同時又大隻!」
: 想請問一下會有這樣的情形,是因為肌肉和脂肪之間有著某種
: 必不可分的關係嗎?所以才會想要有一定的肌肉量,便同時也
: 會伴隨著增加某程度的脂肪。
: 那我也可以解釋為,身上的肌肉與脂肪在達到某種平衡之後,
: 增肌就必然要增脂,減脂也必然會減肌嗎?
: 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腦補了。
: 我也知道自己不太會練到需要煩惱這種問題的程度
: 只是想有沒有巨巨能說明一下這種生理現象
: 感謝
其實這個道理並不難懂
你只要反過來想就好了
假設,一個體重200公斤的胖子要減肥
不管是靠運動還是飲食控制
初期他的體重一定會掉的非常非常快
一個月減掉40~50公斤都有可能
而且這少掉的40~50公斤幾乎99%都是脂肪
http://i.imgur.com/VvE8YG3.jpg
WHY?
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身體的本能是「追求平衡」
所以如果你身體的脂肪量遠高於正常值
一旦出現「熱量赤字」(消耗>輸入)
身體就會優先捨棄脂肪而非肌肉
但當你慢慢的減重到一個合理範圍時
身體就會回到原本的設定開始填補熱量赤字
假如你還不滿足、還想繼續減重
只要一減到體脂肪低於正常值
身體就會假設你面臨了生死存亡的危險
自動切換成「保命模式」死命抓住脂肪
這時你就必須製造更大的熱量赤字才有可能瘦下來
所以接下來的過程一定會伴隨著肌肉流失
雖然網路上有很多教學文章
包括多做重訓少做有氧、補充蛋白質的量和時間點、吃到基代等
但如果你真的去細究這些方法的影響
事實上對結果的影響可能不超過3%
因為除非你使用體能增強藥物
不然不管你怎麼做,都不可能改變這個生理機制
利用熱量赤字減脂是如此,利用熱量盈餘增肌當然也是一樣
假設,有一個體態非常非常糟糕的竹科工程師
30歲之前把人生全部投注在考試、升學、加班、爆肝上
直到30歲這一年,他認識了一個女生,他想要改變自己
http://i.imgur.com/6FWi8Pz.jpg
他跑到了健身房報名,一口氣買了100堂教練課
在開始的第一年,他確實很有可能「吃到基代、一邊增肌、一邊減脂」
為什麼他辦得到?不是因為他基因特別好
說到底,這還是跟「身體平衡」的機制有關
現代人,普遍缺乏運動,經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所以「肌肉量不足」是一個很常見的狀況
當你的肌肉量嚴重不足時(假設FFMI<18)
一旦身體受到了機械力刺激
為了應付外在的挑戰,求生本能會迫使它很迅速地成長
這就是所謂「新手的蜜月期」
http://i.imgur.com/NQ18YLl.jpg
(百年前的黑奴明信片,每天都在勞動不用練馬系很壯)
但就跟減肥一樣,困難都不是在從「超胖>普通人」的這一段
而且要怎麼從「普通人>人魚線」這一段
所以當你的肌肉量慢慢增加到「正常人類應有水準」時(FFMI>20~21)
身體就會回到原本的設定去消耗「熱量盈餘」
如果再往上增肌超過正常水準很多時
身體會覺得你的肌肉量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再一直長下去
熱量分配會慢慢導向多給脂肪一點、少給肌肉一點
這時為了確保肌肉擁有充足的能量成長
勢必要增加更多的「熱量盈餘」才有可能增肌
但這個過程,也同樣會伴隨著體脂肪的增加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這個現象
以下是一個簡化熱量分配的無腦算式
現實狀況當然沒有那麼單純,但大致上的意思差不多就是這樣
請各位大師不要太計較
我們先假設你的基礎代謝是1000
這1000大卡的熱量吃進肚子裡
一開始可能有200被拿去做為脂肪的同化,800則是拿去增肌
但隨著你的肌肉量越來越高,這個2比8可能慢慢會轉為3比7甚至5比5
這時為了要填補不足的熱量,你勢必要吃更多東西
若以上面的公式來計算,你至少要吃到1600大卡才夠800大卡拿去增肌
可是你吃的越多,也會有越多熱量被堆積成體脂肪
這就是為什麼增肌的過程,必然會伴隨著體脂肪增加
同樣地,網路上有很多教學文章教你怎麼盡量讓身體將熱量運用在增肌上
但我要告訴各位一個很殘酷的事實......
「你的身體」怎麼分配「熱量盈餘」或填補「熱量赤字」
幾乎有95%是由基因決定的
(胰島素敏感度、瘦體素抗阻強弱、睪固醇、甲狀腺、IGF-1、類生長激素ETC.)
有些人就是天生比較容易增肌
有些人就是天生容易累積脂肪
有些人就是天生容易瘦
有些人就是天生容易胖
這就跟胸部大小、身高、膚質、體味一樣
後天的努力不是沒有用,只是影響的幅度很小
http://i.imgur.com/ebJY2wJ.jpg
http://i.imgur.com/bCxZL8C.jpg
http://i.imgur.com/ALsV4ol.jpg
http://i.imgur.com/dfNl8Zi.jpg
如果你天生就是皮膚比較差的人
你就要花更多更多的努力才能和那些天生麗質的人平起平坐
減肥或增肌也是相同道理
所以除了少部份金字塔頂端的基因強人之外
一般普通人在自然的狀況下
是不可能一方面超低體脂,另一方面又同時維持超高的肌肉量
反過來說,你也不可能維持超高的肌肉量,卻又絲毫不增加體脂肪
http://i.imgur.com/lQe7vzk.jpg
即使是體能增強藥物也有極限
只要肌肉量超過一個數字後還想增肌也絕對會發胖
(EX:無限制量級的健力選手)
講到這邊你大概就能了解了
對於「不打算使用體能增強藥物」的一般人來說
一旦渡過了「新手的蜜月期」
最佳的增肌或減脂策略不是「同時增肌減脂」
而是一次專心做一件事
如果你的體脂肪高於25%,我會建議你專心減脂(男生)
因為體脂肪高於這個數字,增肌的效果會非常非常差
如果你的體脂肪低於10%,我會建議你專心增肌(男生)
因為體脂肪低於這個數字,減脂的效果會非常非常差
最理想的做法就是設定在10%~18%間來回增肌與減脂
透過溫和的增加熱量赤字或盈餘SLOW CUT和SLOW BULK
這樣子既能盡量減少增肌時增加體脂肪,又能在減脂時盡量少減掉肌肉
反複來回個幾次慢慢追求自己的理想體格
(有關熱量計算方式,可以參考威利板主之前的文章)
連結: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427875829.A.E22.html
最後補充說明幾點
說到「平衡理論」,有的人可能會好奇
那為什麼有的人可以一胖胖到300、400公斤
肌肉卻沒辦法增加到那麼多?
答案很簡單......
因為人類天生就是一種「容易胖的種族」
你看所有靈長類的小嬰兒,就只有人類是白白胖胖的
其他都「瘦得跟猴子一樣」
http://i.imgur.com/id9Rz09.jpg
http://i.imgur.com/1odmmry.jpg
我們上面說的「天生易瘦」,是人類跟人類自己比
可是若要跟其他近親比,我們真的是超級容易肥......
(野生黑猩猩的平均體脂只有6%)
這種「易堆肥」的體質
對於熱量來源不穩定的野外求生其實非常有利
但活在一個滿街都是麥當勞、五十嵐、麻辣鍋的現代社會......
體脂肪就非常容易失控一去不回頭
http://i.imgur.com/dAuNhWs.jpg
再來,本文所談論的內容完全是針對「不用藥」的狀況下
我不反對用藥,如果我瘦一點,沒有脂肪肝,沒有腦下垂體的病
說不定我也會用藥
只是請各位在討論本文時,請不要貼一張用藥的照片來問我
「那為什麼他可以練成這樣?」
相信我,如果你沒用藥
只是傻傻去模仿用藥的練法或吃法
真的對你一點幫助都沒有
最後,所謂的體脂肪高低、肌肉量高低
說到底也就是一種「主觀的審美觀」罷了
文內所提供的建議,是給對自己體態擁有特定目標的人
但這不代表每一個人都要練出六塊肌或馬甲線才叫成功
我想......只要你活得開心有自信,你想要練成什麼樣都是你的自由
美麗和帥氣是由自己決定的,不是別人
http://i.imgur.com/yTgbhFR.jpg
--
: 剛在黃阿文的書裡頭看到一段
: 「如果你是一位不用禁藥者,無論怎麼「增肌」與「減脂」。
: 不可能同時達到『肌肉大、線條好』的情形!具體地說,一位
: 身高170公分左右者,不可能『增肌』到90公斤以上,同時又擁
: 有8%以下體脂的結實體重與肌肉!要大肌肉量,就沒線條!要
: 線條好,就不可能同時又大隻!」
: 想請問一下會有這樣的情形,是因為肌肉和脂肪之間有著某種
: 必不可分的關係嗎?所以才會想要有一定的肌肉量,便同時也
: 會伴隨著增加某程度的脂肪。
: 那我也可以解釋為,身上的肌肉與脂肪在達到某種平衡之後,
: 增肌就必然要增脂,減脂也必然會減肌嗎?
: 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腦補了。
: 我也知道自己不太會練到需要煩惱這種問題的程度
: 只是想有沒有巨巨能說明一下這種生理現象
: 感謝
其實這個道理並不難懂
你只要反過來想就好了
假設,一個體重200公斤的胖子要減肥
不管是靠運動還是飲食控制
初期他的體重一定會掉的非常非常快
一個月減掉40~50公斤都有可能
而且這少掉的40~50公斤幾乎99%都是脂肪
http://i.imgur.com/VvE8YG3.jpg
WHY?
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身體的本能是「追求平衡」
所以如果你身體的脂肪量遠高於正常值
一旦出現「熱量赤字」(消耗>輸入)
身體就會優先捨棄脂肪而非肌肉
但當你慢慢的減重到一個合理範圍時
身體就會回到原本的設定開始填補熱量赤字
假如你還不滿足、還想繼續減重
只要一減到體脂肪低於正常值
身體就會假設你面臨了生死存亡的危險
自動切換成「保命模式」死命抓住脂肪
這時你就必須製造更大的熱量赤字才有可能瘦下來
所以接下來的過程一定會伴隨著肌肉流失
雖然網路上有很多教學文章
包括多做重訓少做有氧、補充蛋白質的量和時間點、吃到基代等
但如果你真的去細究這些方法的影響
事實上對結果的影響可能不超過3%
因為除非你使用體能增強藥物
不然不管你怎麼做,都不可能改變這個生理機制
利用熱量赤字減脂是如此,利用熱量盈餘增肌當然也是一樣
假設,有一個體態非常非常糟糕的竹科工程師
30歲之前把人生全部投注在考試、升學、加班、爆肝上
直到30歲這一年,他認識了一個女生,他想要改變自己
http://i.imgur.com/6FWi8Pz.jpg
他跑到了健身房報名,一口氣買了100堂教練課
在開始的第一年,他確實很有可能「吃到基代、一邊增肌、一邊減脂」
為什麼他辦得到?不是因為他基因特別好
說到底,這還是跟「身體平衡」的機制有關
現代人,普遍缺乏運動,經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所以「肌肉量不足」是一個很常見的狀況
當你的肌肉量嚴重不足時(假設FFMI<18)
一旦身體受到了機械力刺激
為了應付外在的挑戰,求生本能會迫使它很迅速地成長
這就是所謂「新手的蜜月期」
http://i.imgur.com/NQ18YLl.jpg
(百年前的黑奴明信片,每天都在勞動不用練馬系很壯)
但就跟減肥一樣,困難都不是在從「超胖>普通人」的這一段
而且要怎麼從「普通人>人魚線」這一段
所以當你的肌肉量慢慢增加到「正常人類應有水準」時(FFMI>20~21)
身體就會回到原本的設定去消耗「熱量盈餘」
如果再往上增肌超過正常水準很多時
身體會覺得你的肌肉量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再一直長下去
熱量分配會慢慢導向多給脂肪一點、少給肌肉一點
這時為了確保肌肉擁有充足的能量成長
勢必要增加更多的「熱量盈餘」才有可能增肌
但這個過程,也同樣會伴隨著體脂肪的增加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這個現象
以下是一個簡化熱量分配的無腦算式
現實狀況當然沒有那麼單純,但大致上的意思差不多就是這樣
請各位大師不要太計較
我們先假設你的基礎代謝是1000
這1000大卡的熱量吃進肚子裡
一開始可能有200被拿去做為脂肪的同化,800則是拿去增肌
但隨著你的肌肉量越來越高,這個2比8可能慢慢會轉為3比7甚至5比5
這時為了要填補不足的熱量,你勢必要吃更多東西
若以上面的公式來計算,你至少要吃到1600大卡才夠800大卡拿去增肌
可是你吃的越多,也會有越多熱量被堆積成體脂肪
這就是為什麼增肌的過程,必然會伴隨著體脂肪增加
同樣地,網路上有很多教學文章教你怎麼盡量讓身體將熱量運用在增肌上
但我要告訴各位一個很殘酷的事實......
「你的身體」怎麼分配「熱量盈餘」或填補「熱量赤字」
幾乎有95%是由基因決定的
(胰島素敏感度、瘦體素抗阻強弱、睪固醇、甲狀腺、IGF-1、類生長激素ETC.)
有些人就是天生比較容易增肌
有些人就是天生容易累積脂肪
有些人就是天生容易瘦
有些人就是天生容易胖
這就跟胸部大小、身高、膚質、體味一樣
後天的努力不是沒有用,只是影響的幅度很小
http://i.imgur.com/ebJY2wJ.jpg
http://i.imgur.com/bCxZL8C.jpg
http://i.imgur.com/ALsV4ol.jpg
http://i.imgur.com/dfNl8Zi.jpg
如果你天生就是皮膚比較差的人
你就要花更多更多的努力才能和那些天生麗質的人平起平坐
減肥或增肌也是相同道理
所以除了少部份金字塔頂端的基因強人之外
一般普通人在自然的狀況下
是不可能一方面超低體脂,另一方面又同時維持超高的肌肉量
反過來說,你也不可能維持超高的肌肉量,卻又絲毫不增加體脂肪
http://i.imgur.com/lQe7vzk.jpg
即使是體能增強藥物也有極限
只要肌肉量超過一個數字後還想增肌也絕對會發胖
(EX:無限制量級的健力選手)
講到這邊你大概就能了解了
對於「不打算使用體能增強藥物」的一般人來說
一旦渡過了「新手的蜜月期」
最佳的增肌或減脂策略不是「同時增肌減脂」
而是一次專心做一件事
如果你的體脂肪高於25%,我會建議你專心減脂(男生)
因為體脂肪高於這個數字,增肌的效果會非常非常差
如果你的體脂肪低於10%,我會建議你專心增肌(男生)
因為體脂肪低於這個數字,減脂的效果會非常非常差
最理想的做法就是設定在10%~18%間來回增肌與減脂
透過溫和的增加熱量赤字或盈餘SLOW CUT和SLOW BULK
這樣子既能盡量減少增肌時增加體脂肪,又能在減脂時盡量少減掉肌肉
反複來回個幾次慢慢追求自己的理想體格
(有關熱量計算方式,可以參考威利板主之前的文章)
連結: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427875829.A.E22.html
最後補充說明幾點
說到「平衡理論」,有的人可能會好奇
那為什麼有的人可以一胖胖到300、400公斤
肌肉卻沒辦法增加到那麼多?
答案很簡單......
因為人類天生就是一種「容易胖的種族」
你看所有靈長類的小嬰兒,就只有人類是白白胖胖的
其他都「瘦得跟猴子一樣」
http://i.imgur.com/id9Rz09.jpg
http://i.imgur.com/1odmmry.jpg
我們上面說的「天生易瘦」,是人類跟人類自己比
可是若要跟其他近親比,我們真的是超級容易肥......
(野生黑猩猩的平均體脂只有6%)
這種「易堆肥」的體質
對於熱量來源不穩定的野外求生其實非常有利
但活在一個滿街都是麥當勞、五十嵐、麻辣鍋的現代社會......
體脂肪就非常容易失控一去不回頭
http://i.imgur.com/dAuNhWs.jpg
再來,本文所談論的內容完全是針對「不用藥」的狀況下
我不反對用藥,如果我瘦一點,沒有脂肪肝,沒有腦下垂體的病
說不定我也會用藥
只是請各位在討論本文時,請不要貼一張用藥的照片來問我
「那為什麼他可以練成這樣?」
相信我,如果你沒用藥
只是傻傻去模仿用藥的練法或吃法
真的對你一點幫助都沒有
最後,所謂的體脂肪高低、肌肉量高低
說到底也就是一種「主觀的審美觀」罷了
文內所提供的建議,是給對自己體態擁有特定目標的人
但這不代表每一個人都要練出六塊肌或馬甲線才叫成功
我想......只要你活得開心有自信,你想要練成什麼樣都是你的自由
美麗和帥氣是由自己決定的,不是別人
http://i.imgur.com/yTgbhFR.jpg
--
Tags:
健身
All Comments
By Dorothy
at 2015-08-23T22:14
at 2015-08-23T22:14
By Zanna
at 2015-08-26T00:21
at 2015-08-26T00:21
By Hedwig
at 2015-08-27T10:30
at 2015-08-27T10:30
By Poppy
at 2015-08-31T01:44
at 2015-08-31T01:44
By Elizabeth
at 2015-09-03T22:49
at 2015-09-03T22:49
By Andrew
at 2015-09-08T05:58
at 2015-09-08T05:58
By Bethany
at 2015-09-11T01:53
at 2015-09-11T01:53
By Freda
at 2015-09-13T02:02
at 2015-09-13T02:02
By Carol
at 2015-09-16T19:38
at 2015-09-16T19:38
By Selena
at 2015-09-19T09:21
at 2015-09-19T09:21
By Lydia
at 2015-09-20T04:26
at 2015-09-20T04:26
By Una
at 2015-09-24T00:12
at 2015-09-24T00:12
By Carol
at 2015-09-26T17:12
at 2015-09-26T17:12
By Wallis
at 2015-09-27T05:09
at 2015-09-27T05:09
By Thomas
at 2015-09-29T22:33
at 2015-09-29T22:33
By Elma
at 2015-10-02T18:20
at 2015-10-02T18:20
By Ina
at 2015-10-04T10:54
at 2015-10-04T10:54
By Callum
at 2015-10-05T03:49
at 2015-10-05T03:49
By Frederic
at 2015-10-09T23:38
at 2015-10-09T23:38
By Carol
at 2015-10-11T15:08
at 2015-10-11T15:08
By Kama
at 2015-10-11T20:45
at 2015-10-11T20:45
By Andrew
at 2015-10-16T15:06
at 2015-10-16T15:06
By Hazel
at 2015-10-17T23:49
at 2015-10-17T23:49
By Linda
at 2015-10-18T04:08
at 2015-10-18T04:08
By Kama
at 2015-10-20T06:22
at 2015-10-20T06:22
By Kama
at 2015-10-23T04:07
at 2015-10-23T04:07
By Victoria
at 2015-10-25T09:27
at 2015-10-25T09:27
By Emily
at 2015-10-29T23:32
at 2015-10-29T23:32
By Kama
at 2015-11-03T15:22
at 2015-11-03T15:22
By Audriana
at 2015-11-05T22:47
at 2015-11-05T22:47
By Jake
at 2015-11-09T10:40
at 2015-11-09T10:40
By Michael
at 2015-11-14T07:59
at 2015-11-14T07:59
By Oliver
at 2015-11-15T13:12
at 2015-11-15T13:12
By Joe
at 2015-11-19T10:42
at 2015-11-19T10:42
By Adele
at 2015-11-22T17:44
at 2015-11-22T17:44
By Ophelia
at 2015-11-27T11:43
at 2015-11-27T11:43
By Brianna
at 2015-11-30T05:48
at 2015-11-30T05:48
By Franklin
at 2015-12-01T22:31
at 2015-12-01T22:31
By Caitlin
at 2015-12-05T16:05
at 2015-12-05T16:05
By Andrew
at 2015-12-07T21:51
at 2015-12-07T21:51
By Kristin
at 2015-12-11T19:49
at 2015-12-11T19:49
By Lauren
at 2015-12-13T11:34
at 2015-12-13T11:34
By Elizabeth
at 2015-12-14T05:20
at 2015-12-14T05:20
By Carol
at 2015-12-15T22:22
at 2015-12-15T22:22
By Quintina
at 2015-12-16T05:21
at 2015-12-16T05:21
By Doris
at 2015-12-20T16:51
at 2015-12-20T16:51
By Edward Lewis
at 2015-12-24T07:06
at 2015-12-24T07:06
By James
at 2015-12-28T10:32
at 2015-12-28T10:32
By Rachel
at 2016-01-01T22:26
at 2016-01-01T22:26
By Jack
at 2016-01-02T12:25
at 2016-01-02T12:25
By Zanna
at 2016-01-07T05:50
at 2016-01-07T05:50
By Ula
at 2016-01-10T22:08
at 2016-01-10T22:08
By Blanche
at 2016-01-14T08:03
at 2016-01-14T08:03
By Skylar Davis
at 2016-01-17T07:51
at 2016-01-17T07:51
By James
at 2016-01-19T20:49
at 2016-01-19T20:49
By Callum
at 2016-01-23T08:31
at 2016-01-23T08:31
By Callum
at 2016-01-25T01:24
at 2016-01-25T01:24
By Isla
at 2016-01-25T03:45
at 2016-01-25T03:45
By Susan
at 2016-01-27T01:32
at 2016-01-27T01:32
By Kristin
at 2016-01-28T22:04
at 2016-01-28T22:04
By Belly
at 2016-02-01T05:00
at 2016-02-01T05:00
By Rae
at 2016-02-04T05:28
at 2016-02-04T05:28
By Megan
at 2016-02-07T16:15
at 2016-02-07T16:15
By Sierra Rose
at 2016-02-08T19:47
at 2016-02-08T19:47
By Rachel
at 2016-02-09T03:12
at 2016-02-09T03:12
By Lily
at 2016-02-11T00:25
at 2016-02-11T00:25
By Yedda
at 2016-02-15T17:03
at 2016-02-15T17:03
By Cara
at 2016-02-20T05:59
at 2016-02-20T05:59
By Franklin
at 2016-02-22T13:53
at 2016-02-22T13:53
By Cara
at 2016-02-25T23:16
at 2016-02-25T23:16
By Carol
at 2016-03-01T11:58
at 2016-03-01T11:58
By Necoo
at 2016-03-05T18:38
at 2016-03-05T18:38
By Adele
at 2016-03-06T06:59
at 2016-03-06T06:59
By Freda
at 2016-03-10T23:13
at 2016-03-10T23:13
By Zenobia
at 2016-03-11T16:45
at 2016-03-11T16:45
By Gilbert
at 2016-03-12T17:11
at 2016-03-12T17:11
By Tracy
at 2016-03-13T18:58
at 2016-03-13T18:58
By Doris
at 2016-03-16T04:44
at 2016-03-16T04:44
By Connor
at 2016-03-18T19:28
at 2016-03-18T19:28
By Megan
at 2016-03-23T17:06
at 2016-03-23T17:06
By Eartha
at 2016-03-24T06:18
at 2016-03-24T06:18
By Necoo
at 2016-03-25T19:54
at 2016-03-25T19:54
By Hazel
at 2016-03-26T17:43
at 2016-03-26T17:43
By Isabella
at 2016-03-30T10:03
at 2016-03-30T10:03
By Mia
at 2016-04-01T21:34
at 2016-04-01T21:34
By Ethan
at 2016-04-04T04:12
at 2016-04-04T04:12
By Frederic
at 2016-04-07T23:47
at 2016-04-07T23:47
By Daph Bay
at 2016-04-08T17:03
at 2016-04-08T17:03
By Liam
at 2016-04-11T18:42
at 2016-04-11T18:42
By Linda
at 2016-04-14T12:00
at 2016-04-14T12:00
By Olga
at 2016-04-17T15:23
at 2016-04-17T15:23
By Barb Cronin
at 2016-04-20T08:03
at 2016-04-20T08:03
By Ina
at 2016-04-24T17:49
at 2016-04-24T17:49
By Wallis
at 2016-04-24T21:25
at 2016-04-24T21:25
By Damian
at 2016-04-29T04:58
at 2016-04-29T04:58
By Olive
at 2016-04-30T01:54
at 2016-04-30T01:54
By Wallis
at 2016-05-03T23:30
at 2016-05-03T23:30
By Suhail Hany
at 2016-05-07T07:03
at 2016-05-07T07:03
By Ingrid
at 2016-05-11T10:28
at 2016-05-11T10:28
By Jack
at 2016-05-13T00:11
at 2016-05-13T00:11
By Cara
at 2016-05-14T00:36
at 2016-05-14T00:36
By Olive
at 2016-05-14T08:41
at 2016-05-14T08:41
By Cara
at 2016-05-18T17:36
at 2016-05-18T17:36
By Bethany
at 2016-05-22T03:43
at 2016-05-22T03:43
By Olive
at 2016-05-23T23:59
at 2016-05-23T23:59
By Irma
at 2016-05-24T07:14
at 2016-05-24T07:14
By Heather
at 2016-05-24T19:04
at 2016-05-24T19:04
By Jake
at 2016-05-28T00:52
at 2016-05-28T00:52
By Emma
at 2016-05-30T18:02
at 2016-05-30T18:02
By Sandy
at 2016-06-04T10:20
at 2016-06-04T10:20
By Agnes
at 2016-06-07T13:27
at 2016-06-07T13:27
By Elizabeth
at 2016-06-07T21:30
at 2016-06-07T21:30
By Tracy
at 2016-06-09T01:40
at 2016-06-09T01:40
By Charlotte
at 2016-06-11T00:00
at 2016-06-11T00:00
By Christine
at 2016-06-14T15:25
at 2016-06-14T15:25
By Quanna
at 2016-06-15T04:48
at 2016-06-15T04:48
By Hedy
at 2016-06-17T19:40
at 2016-06-17T19:40
Related Posts
硬舉離心
By Adele
at 2015-08-19T11:13
at 2015-08-19T11:13
舉重之路不由分說-8/16舉重人抓舉研習
By Hardy
at 2015-08-19T06:48
at 2015-08-19T06:48
豆漿與女乳
By Audriana
at 2015-08-19T00:20
at 2015-08-19T00:20
英文程度
By Quanna
at 2015-08-19T00:10
at 2015-08-19T00:10
讓我進去的替代動作?
By Kyle
at 2015-08-18T23:58
at 2015-08-18T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