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增加與飲食結構無關? - 減肥

By Frederic
at 2012-01-12T17:23
at 2012-01-12T17:23
Table of Contents
http://chinese.wsj.com/big5/20120112/hea080031.asp
體重增加與飲食結構無關?
2012年 01月 12日 07:58
你可能剛剛在新年伊始下決心節食,或一直在努力保持健康體型。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給出了一些及時而又具有顛覆意義的指引。該研
究報告指出,控制體型不在於你攝入食物的營養成分,而在於攝入食
物的總熱量是否容易導致脂肪堆積。
傳統的減肥秘訣主要是調整攝入食物的營養成分比例,如蛋白質、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但一系列研究對此觀念提出了挑戰,這份報告
便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之一。
瘦身行業提出了數十種不同的減肥方法,建議增加或降低碳水化合
物、蛋白質或脂肪的攝入佔比。
Getty Images一位參與減肥項目的女子正在稱 重。2012年1月4日
,這份最新報告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刊登。該研究讓25名健康的年輕男性女性每
日多攝入近1,000卡路裡的熱量,持續56天,但吃的東西在蛋白質和脂
肪含量上各不相同。
與蛋白質攝入量正常或偏高的觀察對象相比,低蛋白質飲食結構(
蛋白質攝入量約佔卡路裡總量5%)的觀察對象體重增量較少,所有三
組觀察對象的體內脂肪含量增長差不多。通常人們的蛋白質攝入量約
為卡路裡總量的15%,美國政府建議的每日攝入比例為17%到21%。
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魯日市(Baton Rouge)潘寧頓生物醫學研究
中心(Pennington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員喬治‧布瑞
(George Bray)說,“當身體攝入過量卡路裡時,它不會在意這些卡路
裡的來源,而只會將其轉化為脂肪。”
研究發現,人體不會對飲食結構中脂肪、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的佔
比高低做出太大反應,體內脂肪堆積主要是由於卡路裡超量引起的。
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Rochester)梅奧診所(Mayo Clinic)的肥胖
症研究人員弗朗西斯科‧吉梅內茲(Francisco Lopez-Jimenez)說,“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體重增加主要是由於卡路裡超量,而跟飲
食結構的關系不大。” 吉梅內茲沒有參與該項研究。
Getty Images全美有60%以上的成年人超重,30%多患有肥胖症,即
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
低蛋白質飲食結構存在潛在風險:低蛋白質飲食結構的觀察對象瘦
體質量(lean body mass)水平有所降低,而蛋白質攝入量佔卡路裡總
量15%到25%的觀察對象瘦體質量有所增加,這也是後者比前者體重增
加更多的原因之一。
布瑞醫生說,“瘦體質量降低對健康沒什麼好處,這不是你希望發
生的事情。”
身體質量指數是評估體重和身高比例的參考指數,廣泛用於描述一
個人的體重狀況,但人們正越來越多地質疑其在評估病人健康狀況方
面的作用。
愛德華‧利文斯通(Edward Livingston)是一位胃腸道外科醫生,也
是達拉斯市得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西南醫學中心(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研究員,他說,在該研究中,低蛋白質飲食結構的
觀察對象體重增長較少,但依然積累了大量脂肪,這一事實表明,身體
質量指數這一衡量指標可能會在分析肥胖症風險方面對病人和醫生產生
誤導。
利文斯通醫生沒有參與該項研究,他說,“如果你的飲食很簡單,
那麼脂肪可能是影響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
他說,“不能簡單地看身體質量指數,那只是對體重的描述,你應
該關注體內的脂肪含量而非體重。”
潘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這項研究的觀察對象從18歲到35歲不等,
身體質量指數在19到30之間。(25到30被視為超重。)
觀察對象在該中心的新陳代謝觀察室居住生活10到12周,並在最後
八周內每天攝入額外的1,000卡路裡熱量。
布瑞醫生說,與十年前相比,美國人每年攝入的熱量增加了50,000
卡路裡。
他說,“這個總體的量很大,”但如果是在一個較長時間慢慢積累
起來,“那可能要花幾年時間才會讓人察覺到身體的變化。”
過去十年來,碳水化合物在卡路裡總量中的佔比保持穩定,在41%
到42%之間;脂肪和蛋白質的佔比則此消彼長。
該項研究的觀察對象在接受研究期間不經常鍛煉身體,體育運動得
到控制,並被告知一定要把分配的食物全吃完。
八周後,觀察對象的體重均有所增加,其中16名男性和九名女性的
體重增量差不多。低蛋白質攝入的那組平均增重七磅左右,蛋白質攝
入正常的那組平均增重13.3磅,蛋白質攝入超量的那組平均增重14.4
磅。
研究人員說,此前的一些研究讓他們以為,高蛋白質的飲食結構會
導致體重增量較少。此外,雖然蛋白質和脂肪攝入水平不盡相同,但
觀察對象的體內脂肪增量水平都相差無幾。
火雞、雞肉、金槍魚和豬肉塊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布瑞說,每一
名觀察對象的每日食譜都一樣,但低蛋白那組吃到的金槍魚沙拉蛋黃
醬比較多,金槍魚比較少,而高蛋白那組正好相反。
該報告在緒論中說,由於飲食結構中“營養過量所造成的健康風險
無法通過身體質量指數發現……肥胖症這一大眾病的規模可能被低估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大衛格芬醫學院(David Geffen School of Medicine)人類營養學研
究中心(Center for Human Nutrition)的李昭平(Zhaoping Li)和戴維
賀伯(David Heber)在報告的緒論中表示,臨床醫師在治療肥胖症病
人時,要把注意力放在“降低體內脂肪含量上,而非單純的降低體重
上”。
--
體重增加與飲食結構無關?
2012年 01月 12日 07:58
你可能剛剛在新年伊始下決心節食,或一直在努力保持健康體型。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給出了一些及時而又具有顛覆意義的指引。該研
究報告指出,控制體型不在於你攝入食物的營養成分,而在於攝入食
物的總熱量是否容易導致脂肪堆積。
傳統的減肥秘訣主要是調整攝入食物的營養成分比例,如蛋白質、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但一系列研究對此觀念提出了挑戰,這份報告
便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之一。
瘦身行業提出了數十種不同的減肥方法,建議增加或降低碳水化合
物、蛋白質或脂肪的攝入佔比。
Getty Images一位參與減肥項目的女子正在稱 重。2012年1月4日
,這份最新報告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刊登。該研究讓25名健康的年輕男性女性每
日多攝入近1,000卡路裡的熱量,持續56天,但吃的東西在蛋白質和脂
肪含量上各不相同。
與蛋白質攝入量正常或偏高的觀察對象相比,低蛋白質飲食結構(
蛋白質攝入量約佔卡路裡總量5%)的觀察對象體重增量較少,所有三
組觀察對象的體內脂肪含量增長差不多。通常人們的蛋白質攝入量約
為卡路裡總量的15%,美國政府建議的每日攝入比例為17%到21%。
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魯日市(Baton Rouge)潘寧頓生物醫學研究
中心(Pennington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員喬治‧布瑞
(George Bray)說,“當身體攝入過量卡路裡時,它不會在意這些卡路
裡的來源,而只會將其轉化為脂肪。”
研究發現,人體不會對飲食結構中脂肪、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的佔
比高低做出太大反應,體內脂肪堆積主要是由於卡路裡超量引起的。
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Rochester)梅奧診所(Mayo Clinic)的肥胖
症研究人員弗朗西斯科‧吉梅內茲(Francisco Lopez-Jimenez)說,“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體重增加主要是由於卡路裡超量,而跟飲
食結構的關系不大。” 吉梅內茲沒有參與該項研究。
Getty Images全美有60%以上的成年人超重,30%多患有肥胖症,即
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
低蛋白質飲食結構存在潛在風險:低蛋白質飲食結構的觀察對象瘦
體質量(lean body mass)水平有所降低,而蛋白質攝入量佔卡路裡總
量15%到25%的觀察對象瘦體質量有所增加,這也是後者比前者體重增
加更多的原因之一。
布瑞醫生說,“瘦體質量降低對健康沒什麼好處,這不是你希望發
生的事情。”
身體質量指數是評估體重和身高比例的參考指數,廣泛用於描述一
個人的體重狀況,但人們正越來越多地質疑其在評估病人健康狀況方
面的作用。
愛德華‧利文斯通(Edward Livingston)是一位胃腸道外科醫生,也
是達拉斯市得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西南醫學中心(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研究員,他說,在該研究中,低蛋白質飲食結構的
觀察對象體重增長較少,但依然積累了大量脂肪,這一事實表明,身體
質量指數這一衡量指標可能會在分析肥胖症風險方面對病人和醫生產生
誤導。
利文斯通醫生沒有參與該項研究,他說,“如果你的飲食很簡單,
那麼脂肪可能是影響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
他說,“不能簡單地看身體質量指數,那只是對體重的描述,你應
該關注體內的脂肪含量而非體重。”
潘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這項研究的觀察對象從18歲到35歲不等,
身體質量指數在19到30之間。(25到30被視為超重。)
觀察對象在該中心的新陳代謝觀察室居住生活10到12周,並在最後
八周內每天攝入額外的1,000卡路裡熱量。
布瑞醫生說,與十年前相比,美國人每年攝入的熱量增加了50,000
卡路裡。
他說,“這個總體的量很大,”但如果是在一個較長時間慢慢積累
起來,“那可能要花幾年時間才會讓人察覺到身體的變化。”
過去十年來,碳水化合物在卡路裡總量中的佔比保持穩定,在41%
到42%之間;脂肪和蛋白質的佔比則此消彼長。
該項研究的觀察對象在接受研究期間不經常鍛煉身體,體育運動得
到控制,並被告知一定要把分配的食物全吃完。
八周後,觀察對象的體重均有所增加,其中16名男性和九名女性的
體重增量差不多。低蛋白質攝入的那組平均增重七磅左右,蛋白質攝
入正常的那組平均增重13.3磅,蛋白質攝入超量的那組平均增重14.4
磅。
研究人員說,此前的一些研究讓他們以為,高蛋白質的飲食結構會
導致體重增量較少。此外,雖然蛋白質和脂肪攝入水平不盡相同,但
觀察對象的體內脂肪增量水平都相差無幾。
火雞、雞肉、金槍魚和豬肉塊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布瑞說,每一
名觀察對象的每日食譜都一樣,但低蛋白那組吃到的金槍魚沙拉蛋黃
醬比較多,金槍魚比較少,而高蛋白那組正好相反。
該報告在緒論中說,由於飲食結構中“營養過量所造成的健康風險
無法通過身體質量指數發現……肥胖症這一大眾病的規模可能被低估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大衛格芬醫學院(David Geffen School of Medicine)人類營養學研
究中心(Center for Human Nutrition)的李昭平(Zhaoping Li)和戴維
賀伯(David Heber)在報告的緒論中表示,臨床醫師在治療肥胖症病
人時,要把注意力放在“降低體內脂肪含量上,而非單純的降低體重
上”。
--
Tags:
減肥
All Comments

By Edwina
at 2012-01-16T11:57
at 2012-01-16T11:57

By Quintina
at 2012-01-16T20:03
at 2012-01-16T20:03

By Zanna
at 2012-01-21T10:33
at 2012-01-21T10:33

By Queena
at 2012-01-24T21:50
at 2012-01-24T21:50

By Brianna
at 2012-01-25T19:56
at 2012-01-25T19:56

By Lucy
at 2012-01-27T21:46
at 2012-01-27T21:46

By Tracy
at 2012-01-27T23:06
at 2012-01-27T23:06

By Anthony
at 2012-01-28T19:32
at 2012-01-28T19:32

By Caroline
at 2012-01-31T23:46
at 2012-01-31T23:46

By Megan
at 2012-02-04T04:49
at 2012-02-04T04:49

By Rae
at 2012-02-04T23:21
at 2012-02-04T23:21

By Hardy
at 2012-02-08T18:05
at 2012-02-08T18:05

By Liam
at 2012-02-12T08:09
at 2012-02-12T08:09

By Oscar
at 2012-02-14T19:02
at 2012-02-14T19:02

By Olivia
at 2012-02-17T05:12
at 2012-02-17T05:12

By Charlie
at 2012-02-20T22:15
at 2012-02-20T22:15

By Zanna
at 2012-02-25T12:52
at 2012-02-25T12:52

By Wallis
at 2012-02-29T07:46
at 2012-02-29T07:46

By James
at 2012-03-04T23:53
at 2012-03-04T23:53

By Anonymous
at 2012-03-05T17:29
at 2012-03-05T17:29

By Rachel
at 2012-03-05T21:25
at 2012-03-05T21:25

By Olivia
at 2012-03-10T08:00
at 2012-03-10T08:00

By Zora
at 2012-03-11T16:47
at 2012-03-11T16:47

By Kelly
at 2012-03-15T15:06
at 2012-03-15T15:06

By Sandy
at 2012-03-18T08:43
at 2012-03-18T08:43

By Catherine
at 2012-03-21T21:05
at 2012-03-21T21:05

By Isabella
at 2012-03-26T11:19
at 2012-03-26T11:19

By Tom
at 2012-03-26T13:42
at 2012-03-26T13:42

By Gary
at 2012-03-27T00:06
at 2012-03-27T00:06

By Ivy
at 2012-03-29T04:09
at 2012-03-29T04:09

By Dinah
at 2012-04-01T08:04
at 2012-04-01T08:04

By Quanna
at 2012-04-06T01:03
at 2012-04-06T01:03
Related Posts
不胖但是有小復該怎麼辦?

By Oscar
at 2012-01-12T02:49
at 2012-01-12T02:49
不胖但是有小復該怎麼辦?

By Xanthe
at 2012-01-12T02:05
at 2012-01-12T02:05
瘦了6公斤,卻不開心

By Ivy
at 2012-01-11T15:45
at 2012-01-11T15:45
幾個遇到的問題

By William
at 2012-01-11T04:43
at 2012-01-11T04:43
幾個遇到的問題

By Agatha
at 2012-01-11T01:26
at 2012-01-11T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