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聽過血糖震盪嗎 - 健身
By Blanche
at 2019-09-30T16:23
at 2019-09-30T16:2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isud40401 (含兜露胖齁瑞喇)》之銘言:
: ※ 引述《Huangrh (牽手,一直走下去)》之銘言:
: : 身為新代科醫師
因為這個版是fitness版不是糖尿病相關版面
對於糖尿病議題我原本不想講太深入 因為跟這個版面相關性沒那麼強
但是你既然點名要戰我 我也只好回應
其實 我只需要對 付費給我 的人負責就好
譬如來看我診的病人 或是 邀請我去演講的團隊
就像你買書看一樣
你花錢買書 作者解釋給你聽
我並沒有必要充分跟大眾解說糖尿病的成因和機制
特別是像你根本沒有付錢給我 我也沒有義務去解釋
但是我做人有一個原則
如果他人以禮待之 我必以禮回報
若是他人企圖打我臉 我必打臉臉腫到爸媽認不出來
關於 第二型糖尿病的致病機轉
過去的教科書 主要集中在 肝臟葡萄糖新生 胰島素阻抗性增加 胰島素分泌異常
這三個部分
而在過去幾十年的研究
DeFronzo大師在前幾年 重新整理這些致病機轉 擴張成八個項目
除了上面三者之外
還包括了
腸泌素分泌異常
升糖素分泌異常
腎臟糖類調控異常
中樞神經調控機制異常
脂肪脂解作用
而上述的八大機轉 是指其他的各種因素
會導致上述這八個機制當中的一個或是多個機制出問題
而導致進一步的糖尿病發生
譬如關於胰島素的基因調控出問題
就有可能導致胰島素阻抗性較容易高 或是分泌異常
或是最近也發現到粒線體基因的異常 也會導致胰島素分泌異常 或是阻抗性增加
或是像有些家族有腸泌素的GIP受體異常
他們就不容易發胖 也就不容易有糖尿病發生
詳細的內容部分
可參考DeFronzo發表在2013年Diabetes Care期刊的內容
這篇論文對於這八大致病機轉有詳細的解釋
Pathophysiologic Approach to Therapy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882037
: 覺得您身為一個新代科醫師
: 進讀相關資訊和日理千百病人
: 應該能充分的跟大眾解說一下「糖尿病的成因」和「機制」!
: 您能否定其他醫學的說法想必自有一套理論
: 好歹自然醫學能做到逆轉不吃藥
自然醫學能做到逆轉不吃藥??
那多半都是宣稱的 這種證據等級其實在醫學上很低
參考意義真的不大
目前正規醫療領域 早就有很多在嚴謹實驗設計下
證明能夠有效長期不需要藥物就能控制好血糖的方法
這些東西你不看 拿那些可信度很低的在說嘴
: 但只求您能為大眾解說「糖尿病的成因」和「機制」!
: : 回覆血糖震盪這個名詞應該不為過
: : 事實上 在我們專業領域 並不存在血糖震盪這個名詞
: : 這是不入流的飲食教主自己創造的名詞
: : 真正描述血糖變動的名詞 是血糖變異度 Glucose(Glycemic) Variability
: : 而這個名詞多半使用在有糖尿病前期或是已經罹患糖尿病的患者
: : 在正常人其實並不適用
: : 正常沒有糖尿病的患者
: : 因為血糖會被胰島素和其他賀爾蒙控制在一個很精準的範圍內
: : 所以正常人的血糖波動其實很小 刻意讓正常人血糖壓到很低意義也不大
: : 另外 低升糖指數食物和高升糖指數與全榖澱粉/精緻澱粉並沒有正向關
: : 全榖澱粉食物也可能透過烹調方式而上升升糖指數
: 覺得您這麼說是不是打臉了營養師
: 近年的營養師鼓吹低GI飲食
: 您這樣說有點讓人無法是從唷!
: 而且既然沒有你所說的「血糖震盪」
: 為何還要吃低GI
: 可以解釋一下嗎?!
低GI飲食在正常人上面本來就和血糖震盪沒有關係
為什麼呢?先來看什麼叫血糖震盪
血糖震盪我能找到的 多半是從賴宇凡那邊來的資料
我就拿賴宇凡的網站來打臉
以下的圖形是賴宇凡畫的圖 可以看到典型的血糖震盪 是說高血糖會刺激胰島素分泌
然後血糖降太低 又引起腎上腺分泌 所以血糖又高上去
https://imgur.com/a/zRN3fbW
(資料來源: https://www.sarasdiyhealth.com/血糖與體重的關係/)
但是 這個圖型是真的嗎?
要看真正的血糖波動 用連續血糖監控 這個儀器最能抓到波動圖形
以下圖形是我用連續血糖監控 刻意吃很多造成血糖高上去的波形
可以看到 即使我刻意吃高GI的食物 並沒有出現一個高上又下跌又反彈的波形
https://imgur.com/a/ca6vl3v
不信嗎?我再拿我病人的資料
我這個病患是使用注射長效胰島素加上口服血糖藥的患者
按照血糖震盪理論的說法 這種患者如果吃高升糖等食物 血糖應該高低起伏
亂七八糟的變動
但是請看下面圖形 有刀叉符號表示病患進食 有藥物服藥表示服藥
可看到即使在糖尿病患者 也沒有出現血糖震盪圖型
https://imgur.com/a/Sqy4yTT
過去也有研究在比較正常人 代謝症候群 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變動
可以看到 到糖尿病患者才有機會看到明顯的血糖波動模式
https://imgur.com/a/1zrHCSf
當然 我不是否認一般人會有高低血糖波動的狀況
但是在臨床實務上 要出現到典型血糖震盪圖形的機會並不高
大多數的狀況下 不會有所謂血糖震盪的現象產生
因為在血糖接近正常值時 胰島素就已經停止分泌 不讓血糖繼續低下去
所以 對於胰島素功能良好的人 吃高GI值食物和吃低GI值食物
在連續血糖監控上不容易差異
既然一般人看不到血糖震盪
那麼 吃低GI食物又跟血糖震盪有什麼關係呢??
: : 目前的幾個主流或是已知的健康飲食法
: : 共通的原則都是以全榖澱粉攝取為主 極少去考量升糖指數
: : 今年年初發表在Lancet的一篇系統性回顧加薈萃分析的資料也顯示
: : 升糖指數只和糖尿病發生率有關
: 這裡又說升糖指數和糖尿病發生率有關
: 又代回您說的
: :「 全榖澱粉食物也可能透過烹調方式而上升升糖指數」
: 麻煩您說說要怎麼煮才對呢?
市面上有很多健康書籍都會提到烹調方式與否
與升糖指數有關
譬如 烤地瓜 蒸地瓜 冰地瓜
白飯 粥
整顆的燕麥 即溶燕麥 燕麥飲
這些不同的調理方式 對於升糖指數都會有差異
再來
我並沒有要否定升糖指數的重要性
但是以這幾年針對一般人的幾個大型長期的觀察研究來看
碳水化合物的品質(是否過度加工/是否高油高糖)
總熱量的攝取
這些因素對於健康的影響程度比較大
GI值與否 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大
fitness的部分
因為會有很多牽涉到運動營養的部分
這部分我沒有專門研究
還是留給專家解釋
--
國家從來就不是目的,唯有當它成為讓人類實現目標的條件時,它才具有重要性。人類的
目標不外是提升所有個人的力量,來促成進步。如果有任何國家體制阻撓個人內在力量的
發揮、妨礙思想的進步,即使它的思想再細密、結構再完備、它還是無用和有害的……
白玫瑰1943
--
: ※ 引述《Huangrh (牽手,一直走下去)》之銘言:
: : 身為新代科醫師
因為這個版是fitness版不是糖尿病相關版面
對於糖尿病議題我原本不想講太深入 因為跟這個版面相關性沒那麼強
但是你既然點名要戰我 我也只好回應
其實 我只需要對 付費給我 的人負責就好
譬如來看我診的病人 或是 邀請我去演講的團隊
就像你買書看一樣
你花錢買書 作者解釋給你聽
我並沒有必要充分跟大眾解說糖尿病的成因和機制
特別是像你根本沒有付錢給我 我也沒有義務去解釋
但是我做人有一個原則
如果他人以禮待之 我必以禮回報
若是他人企圖打我臉 我必打臉臉腫到爸媽認不出來
關於 第二型糖尿病的致病機轉
過去的教科書 主要集中在 肝臟葡萄糖新生 胰島素阻抗性增加 胰島素分泌異常
這三個部分
而在過去幾十年的研究
DeFronzo大師在前幾年 重新整理這些致病機轉 擴張成八個項目
除了上面三者之外
還包括了
腸泌素分泌異常
升糖素分泌異常
腎臟糖類調控異常
中樞神經調控機制異常
脂肪脂解作用
而上述的八大機轉 是指其他的各種因素
會導致上述這八個機制當中的一個或是多個機制出問題
而導致進一步的糖尿病發生
譬如關於胰島素的基因調控出問題
就有可能導致胰島素阻抗性較容易高 或是分泌異常
或是最近也發現到粒線體基因的異常 也會導致胰島素分泌異常 或是阻抗性增加
或是像有些家族有腸泌素的GIP受體異常
他們就不容易發胖 也就不容易有糖尿病發生
詳細的內容部分
可參考DeFronzo發表在2013年Diabetes Care期刊的內容
這篇論文對於這八大致病機轉有詳細的解釋
Pathophysiologic Approach to Therapy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882037
: 覺得您身為一個新代科醫師
: 進讀相關資訊和日理千百病人
: 應該能充分的跟大眾解說一下「糖尿病的成因」和「機制」!
: 您能否定其他醫學的說法想必自有一套理論
: 好歹自然醫學能做到逆轉不吃藥
自然醫學能做到逆轉不吃藥??
那多半都是宣稱的 這種證據等級其實在醫學上很低
參考意義真的不大
目前正規醫療領域 早就有很多在嚴謹實驗設計下
證明能夠有效長期不需要藥物就能控制好血糖的方法
這些東西你不看 拿那些可信度很低的在說嘴
: 但只求您能為大眾解說「糖尿病的成因」和「機制」!
: : 回覆血糖震盪這個名詞應該不為過
: : 事實上 在我們專業領域 並不存在血糖震盪這個名詞
: : 這是不入流的飲食教主自己創造的名詞
: : 真正描述血糖變動的名詞 是血糖變異度 Glucose(Glycemic) Variability
: : 而這個名詞多半使用在有糖尿病前期或是已經罹患糖尿病的患者
: : 在正常人其實並不適用
: : 正常沒有糖尿病的患者
: : 因為血糖會被胰島素和其他賀爾蒙控制在一個很精準的範圍內
: : 所以正常人的血糖波動其實很小 刻意讓正常人血糖壓到很低意義也不大
: : 另外 低升糖指數食物和高升糖指數與全榖澱粉/精緻澱粉並沒有正向關
: : 全榖澱粉食物也可能透過烹調方式而上升升糖指數
: 覺得您這麼說是不是打臉了營養師
: 近年的營養師鼓吹低GI飲食
: 您這樣說有點讓人無法是從唷!
: 而且既然沒有你所說的「血糖震盪」
: 為何還要吃低GI
: 可以解釋一下嗎?!
低GI飲食在正常人上面本來就和血糖震盪沒有關係
為什麼呢?先來看什麼叫血糖震盪
血糖震盪我能找到的 多半是從賴宇凡那邊來的資料
我就拿賴宇凡的網站來打臉
以下的圖形是賴宇凡畫的圖 可以看到典型的血糖震盪 是說高血糖會刺激胰島素分泌
然後血糖降太低 又引起腎上腺分泌 所以血糖又高上去
https://imgur.com/a/zRN3fbW
(資料來源: https://www.sarasdiyhealth.com/血糖與體重的關係/)
但是 這個圖型是真的嗎?
要看真正的血糖波動 用連續血糖監控 這個儀器最能抓到波動圖形
以下圖形是我用連續血糖監控 刻意吃很多造成血糖高上去的波形
可以看到 即使我刻意吃高GI的食物 並沒有出現一個高上又下跌又反彈的波形
https://imgur.com/a/ca6vl3v
不信嗎?我再拿我病人的資料
我這個病患是使用注射長效胰島素加上口服血糖藥的患者
按照血糖震盪理論的說法 這種患者如果吃高升糖等食物 血糖應該高低起伏
亂七八糟的變動
但是請看下面圖形 有刀叉符號表示病患進食 有藥物服藥表示服藥
可看到即使在糖尿病患者 也沒有出現血糖震盪圖型
https://imgur.com/a/Sqy4yTT
過去也有研究在比較正常人 代謝症候群 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變動
可以看到 到糖尿病患者才有機會看到明顯的血糖波動模式
https://imgur.com/a/1zrHCSf
當然 我不是否認一般人會有高低血糖波動的狀況
但是在臨床實務上 要出現到典型血糖震盪圖形的機會並不高
大多數的狀況下 不會有所謂血糖震盪的現象產生
因為在血糖接近正常值時 胰島素就已經停止分泌 不讓血糖繼續低下去
所以 對於胰島素功能良好的人 吃高GI值食物和吃低GI值食物
在連續血糖監控上不容易差異
既然一般人看不到血糖震盪
那麼 吃低GI食物又跟血糖震盪有什麼關係呢??
: : 目前的幾個主流或是已知的健康飲食法
: : 共通的原則都是以全榖澱粉攝取為主 極少去考量升糖指數
: : 今年年初發表在Lancet的一篇系統性回顧加薈萃分析的資料也顯示
: : 升糖指數只和糖尿病發生率有關
: 這裡又說升糖指數和糖尿病發生率有關
: 又代回您說的
: :「 全榖澱粉食物也可能透過烹調方式而上升升糖指數」
: 麻煩您說說要怎麼煮才對呢?
市面上有很多健康書籍都會提到烹調方式與否
與升糖指數有關
譬如 烤地瓜 蒸地瓜 冰地瓜
白飯 粥
整顆的燕麥 即溶燕麥 燕麥飲
這些不同的調理方式 對於升糖指數都會有差異
再來
我並沒有要否定升糖指數的重要性
但是以這幾年針對一般人的幾個大型長期的觀察研究來看
碳水化合物的品質(是否過度加工/是否高油高糖)
總熱量的攝取
這些因素對於健康的影響程度比較大
GI值與否 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大
fitness的部分
因為會有很多牽涉到運動營養的部分
這部分我沒有專門研究
還是留給專家解釋
--
國家從來就不是目的,唯有當它成為讓人類實現目標的條件時,它才具有重要性。人類的
目標不外是提升所有個人的力量,來促成進步。如果有任何國家體制阻撓個人內在力量的
發揮、妨礙思想的進步,即使它的思想再細密、結構再完備、它還是無用和有害的……
白玫瑰1943
--
Tags:
健身
All Comments
By Yuri
at 2019-10-05T13:36
at 2019-10-05T13:36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9-10-07T11:28
at 2019-10-07T11:28
By Kyle
at 2019-10-07T12:40
at 2019-10-07T12:40
By Lydia
at 2019-10-10T09:26
at 2019-10-10T09:26
By Mia
at 2019-10-11T09:32
at 2019-10-11T09:32
By David
at 2019-10-16T02:16
at 2019-10-16T02:16
By Ida
at 2019-10-20T23:43
at 2019-10-20T23:43
By Zenobia
at 2019-10-21T05:35
at 2019-10-21T05:35
By Ethan
at 2019-10-26T02:15
at 2019-10-26T02:15
By Megan
at 2019-10-30T02:41
at 2019-10-30T02:41
By Sarah
at 2019-11-01T06:05
at 2019-11-01T06:05
By Jake
at 2019-11-04T11:54
at 2019-11-04T11:54
By Elvira
at 2019-11-04T23:47
at 2019-11-04T23:47
By Caroline
at 2019-11-05T12:34
at 2019-11-05T12:34
By Ophelia
at 2019-11-07T11:49
at 2019-11-07T11:49
By Xanthe
at 2019-11-11T02:48
at 2019-11-11T02:48
By Ingrid
at 2019-11-14T21:07
at 2019-11-14T21:07
By Todd Johnson
at 2019-11-15T18:10
at 2019-11-15T18:10
By Eartha
at 2019-11-17T21:18
at 2019-11-17T21:18
By Belly
at 2019-11-20T02:31
at 2019-11-20T02:31
By Hardy
at 2019-11-24T05:25
at 2019-11-24T05:25
By Emily
at 2019-11-25T11:48
at 2019-11-25T11:48
By Eartha
at 2019-11-26T10:49
at 2019-11-26T10:49
By Una
at 2019-11-26T21:29
at 2019-11-26T21:29
By Zora
at 2019-11-29T02:33
at 2019-11-29T02:33
By Poppy
at 2019-11-29T13:19
at 2019-11-29T13:19
By Eartha
at 2019-12-01T17:44
at 2019-12-01T17:44
By Emma
at 2019-12-03T13:57
at 2019-12-03T13:57
By Kyle
at 2019-12-08T01:03
at 2019-12-08T01:03
By Yedda
at 2019-12-09T05:25
at 2019-12-09T05:25
By Ula
at 2019-12-12T04:34
at 2019-12-12T04:34
By Catherine
at 2019-12-15T09:08
at 2019-12-15T09:08
By Necoo
at 2019-12-19T10:39
at 2019-12-19T10:39
By Dorothy
at 2019-12-22T01:21
at 2019-12-22T01:21
By Rae
at 2019-12-23T11:30
at 2019-12-23T11:30
By Michael
at 2019-12-27T22:30
at 2019-12-27T22:30
By Liam
at 2019-12-31T00:59
at 2019-12-31T00:59
By Jacob
at 2020-01-03T12:41
at 2020-01-03T12:41
By Margaret
at 2020-01-06T04:08
at 2020-01-06T04:08
By Victoria
at 2020-01-06T23:02
at 2020-01-06T23:02
By Jack
at 2020-01-07T19:41
at 2020-01-07T19:41
By Ivy
at 2020-01-10T18:16
at 2020-01-10T18:16
By Linda
at 2020-01-13T11:19
at 2020-01-13T11:19
By Mary
at 2020-01-17T10:56
at 2020-01-17T10:56
By Frederica
at 2020-01-21T18:36
at 2020-01-21T18:36
By Kristin
at 2020-01-22T11:02
at 2020-01-22T11:02
By Susan
at 2020-01-25T13:10
at 2020-01-25T13:10
By Irma
at 2020-01-26T12:02
at 2020-01-26T12:02
By Faithe
at 2020-01-26T14:43
at 2020-01-26T14:43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0-01-31T03:55
at 2020-01-31T03:55
By Genevieve
at 2020-02-02T05:30
at 2020-02-02T05:30
By Quintina
at 2020-02-02T20:41
at 2020-02-02T20:41
Related Posts
拜託救救我的小腿
By Andrew
at 2019-09-29T23:07
at 2019-09-29T23:07
為什麼台灣普遍不推薦減脂做有氧?
By Edward Lewis
at 2019-09-29T23:05
at 2019-09-29T23:05
好市多烤雞大腿熱量(去皮)
By Kama
at 2019-09-29T22:28
at 2019-09-29T22:28
雞胸肉跟雞湯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9-09-29T19:57
at 2019-09-29T19:57
嚴格飲食控制後 突然隨便吃
By Thomas
at 2019-09-29T19:56
at 2019-09-29T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