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須知的飲食失調症 (Eating Disorder) - 健身
By Frederic
at 2016-07-02T12:57
at 2016-07-02T12:57
Table of Contents
這是前陣子我整理的文章,
主要原因是發現有不少的學生或者是對身材有注意的人,
許多都有類似的困擾。
裡面比較值得注意的部分應該是「飲食失調症跟你想的不一樣!」,
有一些常見的迷思整理,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原文連結:http://goo.gl/qZKrwY
[0;1;30m現代女性的沈重包袱:飲食失調症(Eating Disorder)
[m
(圖:40% 的 9 歲女童節食,80% 的 13 歲女童曾經節食。此為國外資料,台灣
似乎相關的統計並不多。圖片來源)
前陣子,網路名人林雅強在臉書貼了一張照片,是一個在高鐵上吃東西的女
子大腿與自己的大腿粗細對比照,並盤點女子吃了多少東西,暗示女子大腿
圍度與她吃下肚食物的關聯。這篇貼文激起很多的討論,主要圍繞在胖子羞
辱(Fat Shaming)與女生在公共場合吃東西的壓力(例如個人部落格作者肥
好的這篇文章:關於「在公共場合吃東西」)。而談論到肥胖、飲食跟女性
,就不得不討論到這個深深困擾著一些女孩,特別是青春期與大學女生的「
類流行病」:飲食失調症(Eating Disorder)。
(對了,為避免誤導,必須強調一件事:光從林雅強那張照片看來,事實上
根本無法判斷該女子是否符合「肥胖」標準。不過,主打瘦身的專家名人,
都不會積極導正「因為知識不足而把『肥胖』與『食物』兩者做過度的關聯
」的風氣,可能反而選擇放任甚至是作為行銷手法)
[0;34m飲食失調症簡介: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以及暴食症(Bulimia
Nervosa)[m
厭食症與暴食症是最常見的兩種飲食失調症,有時翻作神經性厭食症與神經
性暴食症、心因性厭食症與心因性暴食症。女大生個人喜歡後面這種翻譯法
,因為他直指飲食失調症的核心:它們是非單一成因的複雜心理疾病,而非
一般常被誤認的營養攝取的問題,雖然,嚴格的營養攝取限制,例如節食、
快速減重、或遵循特定的極端飲食法,的確可能是飲食失調症的主要誘發因
素之一。
厭食症與暴食症並非唯一的飲食失調症,但因為發生率高,且經常同時發生
在同一個人身上,或是接連發生,因此女大生以下主要會圍繞著這兩種病症
討論。
(圖:法國女模特兒 Isabelle Caro 在 2007 年拍攝的一組「拒絕厭食症」系列
照片。Isabelle 從 13 歲開始罹患厭食症,20 歲開始因為各種併發症不時
住院治療。在 2010 因呼吸系統疾病過世)
[0;34m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飲食失調症[m
由於厭食症與暴食症,是兩種被正式歸類於心理疾病的類別,且在「正常」
與「異常」之間,存在很大的灰色地帶,因此,需透過咨詢心理疾病專業人
士才能夠確診。不過其中有些可以留意的蛛絲馬跡值得參考留意。
[0;34m厭食症的症狀與警訊[m
根據美國國家飲食疾病協會(National Eating Dieorder Assiciation),
厭食症的症狀如下:
導致體重明顯過低的不正常進食方式
極端強烈地害怕體重的增加以及持續性做出各種努力防止
自信心過度地和身體形象(Body Image)做連結
無法察覺自己以上這些傾向的嚴重程度
暴飲暴食/排除型(binge-eating/purging type):過去三個月內曾有暴飲
暴食及以激烈手段(如催吐、瀉藥、利尿劑、灌腸)排除食物的行為
限制攝食型(restricting type):沒有上一項所說的暴飲暴食及排除食物
行為
以下則是不一定到患病程度,但須留意的厭食症警訊:
體重急劇下降
投注全副精力在體重、食物、熱量、脂肪量以及飲食方式
拒吃特定食物、強烈限制攝取食物的熱量
即使體重不斷下降,還是覺得自己太胖
對於體重的增加或「變胖」感到焦慮
否認自己的飢餓感
發展出一套特定的進食規矩(例如:照順序吃不同的食物、過度咀嚼、特定
擺盤方式)
經常找藉口迴避需要進食或有食物的場合
不論天氣狀況、身體疲勞、生病或受傷,堅持大量且嚴苛的運動來消耗掉攝
取的熱量
退出常態性的好友群或活動
縱觀整體的行為與態度,顯示了減重、飲食與食物控制成為生活主體
[0;34m暴食症的症狀與警訊[m
暴食症的確診症狀如下:
經常且一回或連續數回的吃進非常大量的食物,並伴隨阻止體重上昇的手段
,例如自我催吐
對於這種經常性的大吃行為有無法控制的感覺
自信心過度地和身體形象(Body Image)做連結
以下則是不一定到患病程度,但須留意的暴食症警訊:
顯示暴食行為的證據,包含大量食物消失或是許多吃剩的食物包裝紙與容器
,都可能是
顯示排除食物行為的證據,包含餐後多次往返洗手間、嘔吐物的味道或殘跡
、瀉藥或利尿劑用剩的包裝
不論天氣狀況、身體疲勞、生病或受傷,堅持大量且嚴苛的運動來消耗掉攝
取的熱量
臉頰與下顎經常性地浮腫
自我催吐造成的手背與手指關節處的繭或硬皮
牙齒有髒污或是變色
安排特定的生活方式與時間表以配合大吃/催吐行為
退出常態性的好友群或活動
縱觀整體的行為與態度,顯示了減重、飲食與食物控制成為生活主體
罔顧傷害的大量運動;因過度運動造成勞損負傷
[0;34m 飲食失調症可能導致的健康風險[m
厭食症的健康風險
因血壓與心跳降低而導致的相關心臟衰竭風險提高
骨質疏鬆
肌肉流失以及虛弱
嚴重的脫水,甚至可能導致腎臟衰竭
暈眩、疲勞以及全面性的體虛
頭髮與皮膚乾燥;落髮的情形很常見
全身長一層軟細的毛,用以保暖
死亡率為所有心理疾病之首
介於 15 至 24 歲之間、患有厭食症的女孩,其死亡率為所有其他致死原因
加總的 12 倍!
暴食症(暴食後排除食物類型)的健康風險
電解質失衡導致的不規則心跳,及其引發的心臟衰竭與死亡
排除食物行為造成的脫水以及鉀、鈉、氯離子的流失
反覆嘔吐造成胃破裂
反覆嘔吐造成食道發炎及破裂
嘔吐過程的胃酸釋出造成蛀牙及牙齒染色
因濫用灌腸劑導致的不正常腸蠕動或便秘
消化道潰瘍以及胰臟炎
[0;34m飲食失調症與女性的關聯[m
雖然暴吃與催吐的行為,早在古羅馬時期就有文獻記載,但暴食症與厭食症
則是到了到 1970, 80 年代才被明確定義。早期的研究幾乎都是聚焦在女性
身上,因為此現象普遍地在年輕婦女及女大生(是真正的女大學生不是我!
)身上發現。也有研究顯示在男性身上的發生率約為女性的十分之一。台灣
藝人 Janet Hsieh 也曾經分享自己初入演藝圈時,因為圈內對於女性身體形
象的極端要求,而陷入暴食厭食循環與憂鬱症的經歷。
時至今日,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專注在探討男性的飲食失調症,以及先前
研究在採樣與研究方法上對於性別可能產生的偏誤。但總體來說,不管是確
診案例與潛在可能案例的統計,女性的好發率都比男性高出許多,從 10 倍
(Sundgot-Borgen, 1994)、3 倍 (Eisenburg, 2011)、1.5~1.8 倍
(Woodside, 2001) 都有。確切原因,目前仍不明,然而大部份的推論,都指
向幾個方向:對女性較為嚴苛與不正常的身體形象要求、病理性因素、壓力
、家庭角色等等。
飲食失調症在女性運動員中占的比例也相對男性高。有研究顯示,女性運動
員發生飲食失調症的比率相對高,尤其在強調美麗與瘦小的運動項目上。
[0;34m飲食失調症與身材的關聯跟你想得不一樣[m
通常,暴食症者會比厭食症者更難發現,原因是暴食症者通常體重值都坐落
在正常範圍內。厭食症者因為嚴格甚至到恐懼食物的攝入,並容易有否認自
己正在挨餓或是已經不正常地過瘦的傾向,因此一般來說都會有極瘦的外形
。暴食症者則因為常常在暴食後伴隨清空腸胃以及過量運動的行為,因此雖
然會有短時間的大幅度體重波動(數公斤內都有可能),但總體來說可能並
不易察覺。
肥胖並非一種飲食失調症。肥胖的成因是複雜的,只有約 30% 的肥胖成因,
與飲食失調症有關:暴飲暴食飲食失調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Goodman, 2009)。其他原因,則包括了遺傳、生理、代謝、文化、環境以及
心理層面等等。因此,肥胖的治療也絕對不可能是單一且輕易的。目前的醫
療對於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不斷有突破性的進展,但肥胖則並不是,
雖然肥胖常常與心血管疾病與許多代謝型疾病相提並論。
脫離飲食失調症,不代表就會變瘦。事實上,很多因為減重而開始有飲食失
調症的人,在康復後,反而有可能體重上升。許多為了控制身材或是追求運
動表現而有飲食失調症的運動員,也可能在症狀消失後,運動表現下降。為
什麼?我想,是大部份人原本就將健康與身材或身體表現,做了過度的正相
關連結。
飲食失調症患者不一定缺乏正確營養認知。也因此,飲食失調症通常不會經
由「提供正確的資訊」而改善。並非提供正確的資訊不重要,而是將疾病成
因過度簡單化以及個人經驗化,往往容易錯失早期發現警訊的機會,也容易
不知不覺給潛在的飲食失調症患者不必要的壓力。
[0;34m男生就不會有飲食失調症嗎?[m
雖然早期的研究都針對女性族群,且女性的好發比率確實高於男性很多,但
這不代表男生就不會有飲食失調症。男生當然也會有飲食失調症,尤其是特
別在意身體形象的運動項目或族群,例如有研究顯示男同志族群比異性戀男
性發生飲食失調症的比率高出三倍 (Feldman, 2007),另外也有越來越多的
研究,在探討健美運動 (bodybuilding)、身體形象以及身體畸形恐懼症(
body dismorphic disorder,一種過度關注並臆測自己身上極小或不一定存
在的缺陷的心理疾病)之間的關聯與影響。
以美國國家飲食失調症協會的統計,全美約有 2000 萬的女性與 1000 萬的
男性,一生中曾經有一次或多次、短期或長期地承受飲食失調症的困擾。
以上是飲食失調症的簡單介紹以及迷思問答。女大生需要在這裡再次提醒讀
者,飲食失調症是一種已被明確定義的心理疾病,通常並不是循著簡單的嚴
格飲食控制或是自律就可以解決的。如果認為自己可能符合上述的許多警訊
,請不要害怕尋求專業的幫助。
而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認為身邊有親朋好友可能符合這樣的情況,除了分
享這篇文章出去讓更多人認識飲食失調症,也請一定一定一定要記得:多數
的飲食失調症患者在開始察覺自己有潛在症狀或是被質疑的時候時,第一步
往往會是否認或抵抗。就跟憂鬱症患者一樣,他們需要的並不是指責、質疑
、告訴他要開開心心、不要想太多、或是幫助不大的指導,而是陪伴與面對
問題的勇氣。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原文連結:http://goo.gl/qZKrwY
--
主要原因是發現有不少的學生或者是對身材有注意的人,
許多都有類似的困擾。
裡面比較值得注意的部分應該是「飲食失調症跟你想的不一樣!」,
有一些常見的迷思整理,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原文連結:http://goo.gl/qZKrwY
[0;1;30m現代女性的沈重包袱:飲食失調症(Eating Disorder)
[m
(圖:40% 的 9 歲女童節食,80% 的 13 歲女童曾經節食。此為國外資料,台灣
似乎相關的統計並不多。圖片來源)
前陣子,網路名人林雅強在臉書貼了一張照片,是一個在高鐵上吃東西的女
子大腿與自己的大腿粗細對比照,並盤點女子吃了多少東西,暗示女子大腿
圍度與她吃下肚食物的關聯。這篇貼文激起很多的討論,主要圍繞在胖子羞
辱(Fat Shaming)與女生在公共場合吃東西的壓力(例如個人部落格作者肥
好的這篇文章:關於「在公共場合吃東西」)。而談論到肥胖、飲食跟女性
,就不得不討論到這個深深困擾著一些女孩,特別是青春期與大學女生的「
類流行病」:飲食失調症(Eating Disorder)。
(對了,為避免誤導,必須強調一件事:光從林雅強那張照片看來,事實上
根本無法判斷該女子是否符合「肥胖」標準。不過,主打瘦身的專家名人,
都不會積極導正「因為知識不足而把『肥胖』與『食物』兩者做過度的關聯
」的風氣,可能反而選擇放任甚至是作為行銷手法)
[0;34m飲食失調症簡介: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以及暴食症(Bulimia
Nervosa)[m
厭食症與暴食症是最常見的兩種飲食失調症,有時翻作神經性厭食症與神經
性暴食症、心因性厭食症與心因性暴食症。女大生個人喜歡後面這種翻譯法
,因為他直指飲食失調症的核心:它們是非單一成因的複雜心理疾病,而非
一般常被誤認的營養攝取的問題,雖然,嚴格的營養攝取限制,例如節食、
快速減重、或遵循特定的極端飲食法,的確可能是飲食失調症的主要誘發因
素之一。
厭食症與暴食症並非唯一的飲食失調症,但因為發生率高,且經常同時發生
在同一個人身上,或是接連發生,因此女大生以下主要會圍繞著這兩種病症
討論。
(圖:法國女模特兒 Isabelle Caro 在 2007 年拍攝的一組「拒絕厭食症」系列
照片。Isabelle 從 13 歲開始罹患厭食症,20 歲開始因為各種併發症不時
住院治療。在 2010 因呼吸系統疾病過世)
[0;34m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飲食失調症[m
由於厭食症與暴食症,是兩種被正式歸類於心理疾病的類別,且在「正常」
與「異常」之間,存在很大的灰色地帶,因此,需透過咨詢心理疾病專業人
士才能夠確診。不過其中有些可以留意的蛛絲馬跡值得參考留意。
[0;34m厭食症的症狀與警訊[m
根據美國國家飲食疾病協會(National Eating Dieorder Assiciation),
厭食症的症狀如下:
導致體重明顯過低的不正常進食方式
極端強烈地害怕體重的增加以及持續性做出各種努力防止
自信心過度地和身體形象(Body Image)做連結
無法察覺自己以上這些傾向的嚴重程度
暴飲暴食/排除型(binge-eating/purging type):過去三個月內曾有暴飲
暴食及以激烈手段(如催吐、瀉藥、利尿劑、灌腸)排除食物的行為
限制攝食型(restricting type):沒有上一項所說的暴飲暴食及排除食物
行為
以下則是不一定到患病程度,但須留意的厭食症警訊:
體重急劇下降
投注全副精力在體重、食物、熱量、脂肪量以及飲食方式
拒吃特定食物、強烈限制攝取食物的熱量
即使體重不斷下降,還是覺得自己太胖
對於體重的增加或「變胖」感到焦慮
否認自己的飢餓感
發展出一套特定的進食規矩(例如:照順序吃不同的食物、過度咀嚼、特定
擺盤方式)
經常找藉口迴避需要進食或有食物的場合
不論天氣狀況、身體疲勞、生病或受傷,堅持大量且嚴苛的運動來消耗掉攝
取的熱量
退出常態性的好友群或活動
縱觀整體的行為與態度,顯示了減重、飲食與食物控制成為生活主體
[0;34m暴食症的症狀與警訊[m
暴食症的確診症狀如下:
經常且一回或連續數回的吃進非常大量的食物,並伴隨阻止體重上昇的手段
,例如自我催吐
對於這種經常性的大吃行為有無法控制的感覺
自信心過度地和身體形象(Body Image)做連結
以下則是不一定到患病程度,但須留意的暴食症警訊:
顯示暴食行為的證據,包含大量食物消失或是許多吃剩的食物包裝紙與容器
,都可能是
顯示排除食物行為的證據,包含餐後多次往返洗手間、嘔吐物的味道或殘跡
、瀉藥或利尿劑用剩的包裝
不論天氣狀況、身體疲勞、生病或受傷,堅持大量且嚴苛的運動來消耗掉攝
取的熱量
臉頰與下顎經常性地浮腫
自我催吐造成的手背與手指關節處的繭或硬皮
牙齒有髒污或是變色
安排特定的生活方式與時間表以配合大吃/催吐行為
退出常態性的好友群或活動
縱觀整體的行為與態度,顯示了減重、飲食與食物控制成為生活主體
罔顧傷害的大量運動;因過度運動造成勞損負傷
[0;34m 飲食失調症可能導致的健康風險[m
厭食症的健康風險
因血壓與心跳降低而導致的相關心臟衰竭風險提高
骨質疏鬆
肌肉流失以及虛弱
嚴重的脫水,甚至可能導致腎臟衰竭
暈眩、疲勞以及全面性的體虛
頭髮與皮膚乾燥;落髮的情形很常見
全身長一層軟細的毛,用以保暖
死亡率為所有心理疾病之首
介於 15 至 24 歲之間、患有厭食症的女孩,其死亡率為所有其他致死原因
加總的 12 倍!
暴食症(暴食後排除食物類型)的健康風險
電解質失衡導致的不規則心跳,及其引發的心臟衰竭與死亡
排除食物行為造成的脫水以及鉀、鈉、氯離子的流失
反覆嘔吐造成胃破裂
反覆嘔吐造成食道發炎及破裂
嘔吐過程的胃酸釋出造成蛀牙及牙齒染色
因濫用灌腸劑導致的不正常腸蠕動或便秘
消化道潰瘍以及胰臟炎
[0;34m飲食失調症與女性的關聯[m
雖然暴吃與催吐的行為,早在古羅馬時期就有文獻記載,但暴食症與厭食症
則是到了到 1970, 80 年代才被明確定義。早期的研究幾乎都是聚焦在女性
身上,因為此現象普遍地在年輕婦女及女大生(是真正的女大學生不是我!
)身上發現。也有研究顯示在男性身上的發生率約為女性的十分之一。台灣
藝人 Janet Hsieh 也曾經分享自己初入演藝圈時,因為圈內對於女性身體形
象的極端要求,而陷入暴食厭食循環與憂鬱症的經歷。
時至今日,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專注在探討男性的飲食失調症,以及先前
研究在採樣與研究方法上對於性別可能產生的偏誤。但總體來說,不管是確
診案例與潛在可能案例的統計,女性的好發率都比男性高出許多,從 10 倍
(Sundgot-Borgen, 1994)、3 倍 (Eisenburg, 2011)、1.5~1.8 倍
(Woodside, 2001) 都有。確切原因,目前仍不明,然而大部份的推論,都指
向幾個方向:對女性較為嚴苛與不正常的身體形象要求、病理性因素、壓力
、家庭角色等等。
飲食失調症在女性運動員中占的比例也相對男性高。有研究顯示,女性運動
員發生飲食失調症的比率相對高,尤其在強調美麗與瘦小的運動項目上。
[0;34m飲食失調症與身材的關聯跟你想得不一樣[m
通常,暴食症者會比厭食症者更難發現,原因是暴食症者通常體重值都坐落
在正常範圍內。厭食症者因為嚴格甚至到恐懼食物的攝入,並容易有否認自
己正在挨餓或是已經不正常地過瘦的傾向,因此一般來說都會有極瘦的外形
。暴食症者則因為常常在暴食後伴隨清空腸胃以及過量運動的行為,因此雖
然會有短時間的大幅度體重波動(數公斤內都有可能),但總體來說可能並
不易察覺。
肥胖並非一種飲食失調症。肥胖的成因是複雜的,只有約 30% 的肥胖成因,
與飲食失調症有關:暴飲暴食飲食失調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Goodman, 2009)。其他原因,則包括了遺傳、生理、代謝、文化、環境以及
心理層面等等。因此,肥胖的治療也絕對不可能是單一且輕易的。目前的醫
療對於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不斷有突破性的進展,但肥胖則並不是,
雖然肥胖常常與心血管疾病與許多代謝型疾病相提並論。
脫離飲食失調症,不代表就會變瘦。事實上,很多因為減重而開始有飲食失
調症的人,在康復後,反而有可能體重上升。許多為了控制身材或是追求運
動表現而有飲食失調症的運動員,也可能在症狀消失後,運動表現下降。為
什麼?我想,是大部份人原本就將健康與身材或身體表現,做了過度的正相
關連結。
飲食失調症患者不一定缺乏正確營養認知。也因此,飲食失調症通常不會經
由「提供正確的資訊」而改善。並非提供正確的資訊不重要,而是將疾病成
因過度簡單化以及個人經驗化,往往容易錯失早期發現警訊的機會,也容易
不知不覺給潛在的飲食失調症患者不必要的壓力。
[0;34m男生就不會有飲食失調症嗎?[m
雖然早期的研究都針對女性族群,且女性的好發比率確實高於男性很多,但
這不代表男生就不會有飲食失調症。男生當然也會有飲食失調症,尤其是特
別在意身體形象的運動項目或族群,例如有研究顯示男同志族群比異性戀男
性發生飲食失調症的比率高出三倍 (Feldman, 2007),另外也有越來越多的
研究,在探討健美運動 (bodybuilding)、身體形象以及身體畸形恐懼症(
body dismorphic disorder,一種過度關注並臆測自己身上極小或不一定存
在的缺陷的心理疾病)之間的關聯與影響。
以美國國家飲食失調症協會的統計,全美約有 2000 萬的女性與 1000 萬的
男性,一生中曾經有一次或多次、短期或長期地承受飲食失調症的困擾。
以上是飲食失調症的簡單介紹以及迷思問答。女大生需要在這裡再次提醒讀
者,飲食失調症是一種已被明確定義的心理疾病,通常並不是循著簡單的嚴
格飲食控制或是自律就可以解決的。如果認為自己可能符合上述的許多警訊
,請不要害怕尋求專業的幫助。
而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認為身邊有親朋好友可能符合這樣的情況,除了分
享這篇文章出去讓更多人認識飲食失調症,也請一定一定一定要記得:多數
的飲食失調症患者在開始察覺自己有潛在症狀或是被質疑的時候時,第一步
往往會是否認或抵抗。就跟憂鬱症患者一樣,他們需要的並不是指責、質疑
、告訴他要開開心心、不要想太多、或是幫助不大的指導,而是陪伴與面對
問題的勇氣。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原文連結:http://goo.gl/qZKrwY
--
Tags:
健身
All Comments
By Noah
at 2016-07-04T20:21
at 2016-07-04T20:21
By David
at 2016-07-07T03:18
at 2016-07-07T03:18
By Victoria
at 2016-07-09T05:08
at 2016-07-09T05:08
By Mason
at 2016-07-09T12:29
at 2016-07-09T12:29
By Ida
at 2016-07-11T07:01
at 2016-07-11T07:01
By Hedda
at 2016-07-16T04:45
at 2016-07-16T04:45
By Liam
at 2016-07-18T03:17
at 2016-07-18T03:17
By Necoo
at 2016-07-19T04:05
at 2016-07-19T04:05
By Jacky
at 2016-07-19T19:47
at 2016-07-19T19:47
By Ida
at 2016-07-20T07:30
at 2016-07-20T07:30
Related Posts
運動無助fitness?
By Caitlin
at 2016-06-29T20:38
at 2016-06-29T20:38
受傷後的替代訓練
By Thomas
at 2016-06-29T19:40
at 2016-06-29T19:40
慢跑胸悶(重PO)
By Donna
at 2016-06-29T01:26
at 2016-06-29T01:26
跑步持續時間及距離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06-28T23:21
at 2016-06-28T23:21
34歲OL減肥心路歷程...(體脂降3.8%)
By Lily
at 2016-06-28T23:14
at 2016-06-28T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