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胰島素假說」你是怎麼看法?! - 健身
By Margaret
at 2019-09-14T23:14
at 2019-09-14T23:14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ostracize (bucolic)》之銘言:
我是新陳代謝科醫師
我想我應該有資格回答逆轉糖尿病的問題
: 我是英語教師,2016年暑假確診為糖尿病。確診之前,我亂喝含糖飲料和果汁。
: 確診之後,我改變飲食習慣並按時吃藥,可是糖化血色素總是在6.4和7.4之間徘徊,
: 時好時壞。飯前飯後血糖也都不理想,飯前超過100,飯後超過120。
: 吃藥或注射胰島素不但無法降低胰島素阻抗,反而增加胰島素阻抗!
~~~~
這句話就錯誤很大
並不是所有的血糖藥都會增加胰島素阻抗性
像是最傳統的血糖藥Metformin
會增加體重的TZD類藥物(Rosiglitazone, Pioglitazone)
俗稱排糖藥的SGLT2抑制劑(Canagliflozin, Dapagliflozin, Empagliflozin)
都是可以降低胰島素阻抗性
只是像Jason Fung或是很多對糖尿病沒有深入的人
故意用錯誤資訊去誤導一般民眾
: 我的親戚太多人得糖尿病,所以我知道吃藥是無法逆轉糖尿病的。有人洗腎,有人截肢,
: 有人眼睛看不見。有人每天一顆藥,變成每天三顆,變成每天注射胰島素。而且注射的劑
: 量越來越多。只有很少數的人可以長期維持每天用藥一顆。
根據大型的UKPDS, ACCORD等研究
積極血糖控制(包括飲食運動藥物等)
可以降低洗腎眼睛病變的問題
你應該要去質疑的是你這些親戚是不是根本沒有把血糖控制好
而不是去質疑那些藥物害人
根據台灣糖尿病衛教學會這幾年的資料
有在糖尿病共照網的病患
醣化血色素達標的比例在前幾年只有三成多 這幾年慢慢拉到四成
但是這不包括那些未定期回診未被收案的患者
也就是說 實際上糖尿病控制好的病人
以全國的角度來說 真的很少
但是一般人不去怪自己為什麼不好好控制達標
反而去怪藥物帶來這些問題..
: 早上10點以後吃早餐,晚上6點以前吃完晚餐。(晚餐和次日早餐隔16小時)
: 運動量與停藥前相同,每天走路一萬步。
: 吃藥的那三年體重都是74公斤。
: 停藥後體重變化如下:
: 我現在體重還在逐日減輕,脂肪肝從中度變輕度,所以還在逆轉的過程中。
: 我的目標是體重少於60公斤,糖化血色素小於5.7。
: 我敢接受OGTT檢測,只是不是現在,因為目前還只是在逆轉的過程中。
根據英國最近的DiRECT研究
在已知罹患糖尿病的前幾年
積極減重10公斤~15公斤 大概有5成以上患者可以不需要使用藥物就可以把血糖控制
很好
積極減重15公斤以上的患者 有8成以上不需要使用藥物也可以控制很好
十多年前的ACCORD研究 也發現積極的生活習慣調整
讓體重減越多 也有越高比例是不需要藥物控制
而從胃繞道手術的研究發現
這些患者減重越多 有越高的機會不需要使用藥物
以上這些研究 都不是低醣生酮飲食或是間歇斷食等研究
但是都說明
只要能透過積極的手術或是生活習慣調整 減下越多的體重
那麼就有越高的機會不需要任何藥物就能將血糖控制好
我最近有兩個病患就有這種狀況
一個每天照三餐走1個半小時左右 一天走4小時以上
搭配低升糖飲食 三個月瘦11公斤 糖化血色素在不用藥物下從7.0%降到5.6%
另一個患者每天運動1~2小時搭配減少熱量攝取
三個月瘦10+公斤(起始體重100+公斤)
糖化血色素從9.0以上加上多種藥物同時使用
減少到6.0%左右然後只用metformin藥物
也就是說
你自己本身的結果
其實單用體重減少 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血糖可以控制好
並不是代表Jason Fung那套的結論就是正確
Jason Fung對於執行飲食治療的確有他的一套不錯方法
但是他對於糖尿病的致病機轉和糖尿病藥物的了解
錯的亂七八糟 而且他對於論文的解讀也是錯誤一堆
至於要真正證明逆轉糖尿病
也不是去驗糖化血色素, 空腹血糖 或是 OGTT檢測
這些都只是診斷糖尿病的條件
要真正確認逆轉糖尿病
最好的方式是做euglycemia clamp去看first phase胰島素分泌是否回復
但是這無法在一般的醫療場景執行
一般只要能長期(1~2年)可以不用藥物就將血糖控制在糖化血色素6.5%以下或是
更低
就可以定義為臨床上的Remission
但是無法定義為Reverse
只是很多在糖尿病研究上不入流的人
為了吸引目光
喜歡用Reverse這詞去騙那些不懂醫學的人
至於低醣生酮或是間歇性斷食
是不是就是糖尿病的標準解法呢?
這絕對不是
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 經濟環境 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
根本不會有一種飲食法或是一種運動法能適用所有人
而是針對個別的狀況去設計一套適合的生活習慣治療策略
我的病人中 有一位在安全的監測下執行三個月的生酮飲食 將血糖控制很好
但是他就直接表明在後續的生活中 無法再繼續執行 只能放棄改低醣飲食
而他的岳父也是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島素控制 他岳父失智會亂吃東西加輕度失明需要
外勞照護
這種狀況他也不敢叫他岳父吃低醣生酮飲食
不過以低醣生酮飲食狂熱支持者的作法
大概也是會鼓吹說我病人岳父只要吃生酮飲食就能不打胰島素血糖就會達標
(但是他們才不管怎樣叫失智患者執行生酮飲食)
--
我是新陳代謝科醫師
我想我應該有資格回答逆轉糖尿病的問題
: 我是英語教師,2016年暑假確診為糖尿病。確診之前,我亂喝含糖飲料和果汁。
: 確診之後,我改變飲食習慣並按時吃藥,可是糖化血色素總是在6.4和7.4之間徘徊,
: 時好時壞。飯前飯後血糖也都不理想,飯前超過100,飯後超過120。
: 吃藥或注射胰島素不但無法降低胰島素阻抗,反而增加胰島素阻抗!
~~~~
這句話就錯誤很大
並不是所有的血糖藥都會增加胰島素阻抗性
像是最傳統的血糖藥Metformin
會增加體重的TZD類藥物(Rosiglitazone, Pioglitazone)
俗稱排糖藥的SGLT2抑制劑(Canagliflozin, Dapagliflozin, Empagliflozin)
都是可以降低胰島素阻抗性
只是像Jason Fung或是很多對糖尿病沒有深入的人
故意用錯誤資訊去誤導一般民眾
: 我的親戚太多人得糖尿病,所以我知道吃藥是無法逆轉糖尿病的。有人洗腎,有人截肢,
: 有人眼睛看不見。有人每天一顆藥,變成每天三顆,變成每天注射胰島素。而且注射的劑
: 量越來越多。只有很少數的人可以長期維持每天用藥一顆。
根據大型的UKPDS, ACCORD等研究
積極血糖控制(包括飲食運動藥物等)
可以降低洗腎眼睛病變的問題
你應該要去質疑的是你這些親戚是不是根本沒有把血糖控制好
而不是去質疑那些藥物害人
根據台灣糖尿病衛教學會這幾年的資料
有在糖尿病共照網的病患
醣化血色素達標的比例在前幾年只有三成多 這幾年慢慢拉到四成
但是這不包括那些未定期回診未被收案的患者
也就是說 實際上糖尿病控制好的病人
以全國的角度來說 真的很少
但是一般人不去怪自己為什麼不好好控制達標
反而去怪藥物帶來這些問題..
: 早上10點以後吃早餐,晚上6點以前吃完晚餐。(晚餐和次日早餐隔16小時)
: 運動量與停藥前相同,每天走路一萬步。
: 吃藥的那三年體重都是74公斤。
: 停藥後體重變化如下:
: 我現在體重還在逐日減輕,脂肪肝從中度變輕度,所以還在逆轉的過程中。
: 我的目標是體重少於60公斤,糖化血色素小於5.7。
: 我敢接受OGTT檢測,只是不是現在,因為目前還只是在逆轉的過程中。
根據英國最近的DiRECT研究
在已知罹患糖尿病的前幾年
積極減重10公斤~15公斤 大概有5成以上患者可以不需要使用藥物就可以把血糖控制
很好
積極減重15公斤以上的患者 有8成以上不需要使用藥物也可以控制很好
十多年前的ACCORD研究 也發現積極的生活習慣調整
讓體重減越多 也有越高比例是不需要藥物控制
而從胃繞道手術的研究發現
這些患者減重越多 有越高的機會不需要使用藥物
以上這些研究 都不是低醣生酮飲食或是間歇斷食等研究
但是都說明
只要能透過積極的手術或是生活習慣調整 減下越多的體重
那麼就有越高的機會不需要任何藥物就能將血糖控制好
我最近有兩個病患就有這種狀況
一個每天照三餐走1個半小時左右 一天走4小時以上
搭配低升糖飲食 三個月瘦11公斤 糖化血色素在不用藥物下從7.0%降到5.6%
另一個患者每天運動1~2小時搭配減少熱量攝取
三個月瘦10+公斤(起始體重100+公斤)
糖化血色素從9.0以上加上多種藥物同時使用
減少到6.0%左右然後只用metformin藥物
也就是說
你自己本身的結果
其實單用體重減少 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血糖可以控制好
並不是代表Jason Fung那套的結論就是正確
Jason Fung對於執行飲食治療的確有他的一套不錯方法
但是他對於糖尿病的致病機轉和糖尿病藥物的了解
錯的亂七八糟 而且他對於論文的解讀也是錯誤一堆
至於要真正證明逆轉糖尿病
也不是去驗糖化血色素, 空腹血糖 或是 OGTT檢測
這些都只是診斷糖尿病的條件
要真正確認逆轉糖尿病
最好的方式是做euglycemia clamp去看first phase胰島素分泌是否回復
但是這無法在一般的醫療場景執行
一般只要能長期(1~2年)可以不用藥物就將血糖控制在糖化血色素6.5%以下或是
更低
就可以定義為臨床上的Remission
但是無法定義為Reverse
只是很多在糖尿病研究上不入流的人
為了吸引目光
喜歡用Reverse這詞去騙那些不懂醫學的人
至於低醣生酮或是間歇性斷食
是不是就是糖尿病的標準解法呢?
這絕對不是
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 經濟環境 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
根本不會有一種飲食法或是一種運動法能適用所有人
而是針對個別的狀況去設計一套適合的生活習慣治療策略
我的病人中 有一位在安全的監測下執行三個月的生酮飲食 將血糖控制很好
但是他就直接表明在後續的生活中 無法再繼續執行 只能放棄改低醣飲食
而他的岳父也是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島素控制 他岳父失智會亂吃東西加輕度失明需要
外勞照護
這種狀況他也不敢叫他岳父吃低醣生酮飲食
不過以低醣生酮飲食狂熱支持者的作法
大概也是會鼓吹說我病人岳父只要吃生酮飲食就能不打胰島素血糖就會達標
(但是他們才不管怎樣叫失智患者執行生酮飲食)
--
Tags:
健身
All Comments
By George
at 2019-09-19T13:25
at 2019-09-19T13:25
By Kelly
at 2019-09-20T01:54
at 2019-09-20T01:54
By Kelly
at 2019-09-24T08:02
at 2019-09-24T08:02
By Zora
at 2019-09-26T15:47
at 2019-09-26T15:47
By Ina
at 2019-09-26T21:57
at 2019-09-26T21:57
By Carol
at 2019-09-30T18:03
at 2019-09-30T18:03
By Edith
at 2019-10-02T07:41
at 2019-10-02T07:41
By Regina
at 2019-10-06T02:14
at 2019-10-06T02:14
By Noah
at 2019-10-10T13:29
at 2019-10-10T13:29
By Olga
at 2019-10-13T03:33
at 2019-10-13T03:33
By Dorothy
at 2019-10-16T13:03
at 2019-10-16T13:03
By Dorothy
at 2019-10-20T06:51
at 2019-10-20T06:51
By Lydia
at 2019-10-20T12:54
at 2019-10-20T12:54
By Mia
at 2019-10-23T13:17
at 2019-10-23T13:17
By Caitlin
at 2019-10-26T14:16
at 2019-10-26T14:16
By John
at 2019-10-30T16:47
at 2019-10-30T16:47
By Harry
at 2019-11-02T12:07
at 2019-11-02T12:07
By Jessica
at 2019-11-04T16:44
at 2019-11-04T16:44
By Audriana
at 2019-11-04T18:50
at 2019-11-04T18:50
By Yedda
at 2019-11-08T16:04
at 2019-11-08T16:04
By Andrew
at 2019-11-11T15:32
at 2019-11-11T15:32
By Hazel
at 2019-11-12T07:27
at 2019-11-12T07:27
By Yedda
at 2019-11-16T17:01
at 2019-11-16T17:01
By Suhail Hany
at 2019-11-18T19:37
at 2019-11-18T19:37
By Irma
at 2019-11-22T02:47
at 2019-11-22T02:47
By Doris
at 2019-11-25T03:03
at 2019-11-25T03:03
By Emily
at 2019-11-25T22:28
at 2019-11-25T22:28
By Andrew
at 2019-11-28T05:23
at 2019-11-28T05:23
By Jake
at 2019-11-28T14:07
at 2019-11-28T14:07
By Daniel
at 2019-12-02T02:28
at 2019-12-02T02:28
By Anonymous
at 2019-12-05T16:55
at 2019-12-05T16:55
By Jacob
at 2019-12-06T14:07
at 2019-12-06T14:07
By Daniel
at 2019-12-11T05:09
at 2019-12-11T05:09
By Jake
at 2019-12-15T23:50
at 2019-12-15T23:50
By Hedda
at 2019-12-19T07:13
at 2019-12-19T07:1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9-12-19T12:12
at 2019-12-19T12:12
By Rachel
at 2019-12-22T12:22
at 2019-12-22T12:22
By Liam
at 2019-12-24T01:22
at 2019-12-24T01:22
By George
at 2019-12-26T17:11
at 2019-12-26T17:11
By Ula
at 2019-12-27T21:58
at 2019-12-27T21:58
By Vanessa
at 2019-12-29T02:52
at 2019-12-29T02:52
By Charlie
at 2019-12-30T00:26
at 2019-12-30T00:26
By Callum
at 2020-01-03T00:42
at 2020-01-03T00:42
By Ursula
at 2020-01-06T11:24
at 2020-01-06T11:24
By Delia
at 2020-01-09T10:53
at 2020-01-09T10:53
By Edith
at 2020-01-10T17:50
at 2020-01-10T17:50
By Barb Cronin
at 2020-01-13T12:49
at 2020-01-13T12:49
By Ethan
at 2020-01-18T03:56
at 2020-01-18T03:56
By Jacky
at 2020-01-22T22:39
at 2020-01-22T22:39
By Edward Lewis
at 2020-01-25T19:48
at 2020-01-25T19:48
By Barb Cronin
at 2020-01-29T12:13
at 2020-01-29T12:13
By Isla
at 2020-01-31T16:04
at 2020-01-31T16:04
By Joseph
at 2020-02-05T08:45
at 2020-02-05T08:45
By Zenobia
at 2020-02-07T15:05
at 2020-02-07T15:05
By Sarah
at 2020-02-09T09:51
at 2020-02-09T09:51
By Rosalind
at 2020-02-13T10:54
at 2020-02-13T10:54
By Anonymous
at 2020-02-14T17:42
at 2020-02-14T17:42
By Isabella
at 2020-02-17T20:05
at 2020-02-17T20:05
By Eden
at 2020-02-19T05:08
at 2020-02-19T05:08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0-02-23T13:34
at 2020-02-23T13:34
By Hamiltion
at 2020-02-24T14:17
at 2020-02-24T14:17
By Carol
at 2020-02-26T10:11
at 2020-02-26T10:11
By Valerie
at 2020-02-26T14:01
at 2020-02-26T14:01
By Elma
at 2020-03-01T07:03
at 2020-03-01T07:03
By Hedda
at 2020-03-04T10:55
at 2020-03-04T10:55
By Vanessa
at 2020-03-08T20:21
at 2020-03-08T20:21
By Wallis
at 2020-03-13T04:06
at 2020-03-13T04:06
By Liam
at 2020-03-14T11:35
at 2020-03-14T11:35
By Catherine
at 2020-03-18T12:50
at 2020-03-18T12:50
By Barb Cronin
at 2020-03-18T17:49
at 2020-03-18T17:49
By Sandy
at 2020-03-21T12:54
at 2020-03-21T12:54
By Bethany
at 2020-03-25T23:11
at 2020-03-25T23:11
By Daph Bay
at 2020-03-27T05:27
at 2020-03-27T05:27
By Lydia
at 2020-03-29T20:00
at 2020-03-29T20:00
By Dinah
at 2020-03-31T03:36
at 2020-03-31T03:36
By Lily
at 2020-04-04T08:12
at 2020-04-04T08:12
By Elvira
at 2020-04-08T02:25
at 2020-04-08T02:25
By Vanessa
at 2020-04-09T03:07
at 2020-04-09T03:07
By Gilbert
at 2020-04-10T08:24
at 2020-04-10T08:24
By Rae
at 2020-04-12T17:40
at 2020-04-12T17:40
By Andy
at 2020-04-13T18:14
at 2020-04-13T18:14
By Andrew
at 2020-04-14T04:11
at 2020-04-14T04:11
By Margaret
at 2020-04-17T04:17
at 2020-04-17T04:17
By Andy
at 2020-04-17T13:51
at 2020-04-17T13:51
By Xanthe
at 2020-04-19T07:06
at 2020-04-19T07:06
By David
at 2020-04-23T06:30
at 2020-04-23T06:30
By Damian
at 2020-04-23T16:02
at 2020-04-23T16:02
By Kama
at 2020-04-26T19:41
at 2020-04-26T19:41
By Donna
at 2020-04-26T22:08
at 2020-04-26T22:08
By Ula
at 2020-04-30T21:07
at 2020-04-30T21:07
By Victoria
at 2020-05-05T11:07
at 2020-05-05T11:07
By Mary
at 2020-05-09T16:02
at 2020-05-09T16:02
By Jake
at 2020-05-12T07:56
at 2020-05-12T07:56
By Tom
at 2020-05-13T18:32
at 2020-05-13T18:32
By Andy
at 2020-05-13T22:19
at 2020-05-13T22:19
By Elvira
at 2020-05-18T15:00
at 2020-05-18T15:00
By Olga
at 2020-05-20T03:36
at 2020-05-20T03:36
By Aaliyah
at 2020-05-23T15:01
at 2020-05-23T15:01
By Faithe
at 2020-05-23T16:39
at 2020-05-23T16:39
By Frederica
at 2020-05-25T15:51
at 2020-05-25T15:51
By Adele
at 2020-05-30T00:24
at 2020-05-30T00:24
By Thomas
at 2020-05-31T14:48
at 2020-05-31T14:48
By Dinah
at 2020-06-03T15:41
at 2020-06-03T15:41
By Kumar
at 2020-06-05T20:21
at 2020-06-05T20:21
By Necoo
at 2020-06-06T12:36
at 2020-06-06T12:36
Related Posts
暴食加上心態調整求解
By Joseph
at 2019-09-13T23:08
at 2019-09-13T23:08
新手請益
By Carol
at 2019-09-13T22:08
at 2019-09-13T22:08
新手運動菜單
By Ula
at 2019-09-13T11:21
at 2019-09-13T11:21
同樣距離消耗熱量一樣嗎?
By Dorothy
at 2019-09-12T15:58
at 2019-09-12T15:58
基代和蛋白質攝入問題
By Queena
at 2019-09-11T17:58
at 2019-09-11T17:58